上一篇文章
三頭馬車減速 穩信心才能穩經濟
發布時間: 2018/08/15
內地經濟三頭馬車減速,在中美貿易戰下,增速放緩勢將持續,中央定調要穩經濟,但信息混亂,不利企業投資與民眾消費的信心。中央打貿戰要有底氣,須先打好信心戰。
貿戰打擊信心 投資消費慾減
國家統計局昨公布7月數據,消費按年增長8.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5%,均遜預期,亦比6月增速分別減少0.2和0.5個百分點。在投資中僅房地產一枝獨秀,按年增長10.2%,比1至6月份提速0.5個百分點。至於上周公布的外貿數據仍保持增速,皆因廠商在貿戰生效前趕出貨所致,當局預料8月會出現放緩。投資與消費減速,底因有二。
其一,為免債務引發金融系統風險,中央續去槓桿,例如整頓P2P網貸平台,自6月以來有243家倒閉或失聯,當中不乏消費貸款網站。
在去槓桿下,民眾今後未必可再輕易在沒抵押品下,借錢買汽車、家電和旅遊,影響到消費增長。
其二,貿戰打擊廠商投資和民眾消費信心。貿戰升級甚或要打持久戰的陰霾下,廠商擔心出口生意受影響,不敢貿然增加投資,甚或考慮將廠房搬到海外逃避關稅;有的壓縮規模而裁員,此是7月份失業率上升0.3個百分點至5.1%的原因之一。面對經濟放緩,企業可能裁員的不明朗因素,民眾消費意慾恐受拖累。
面對經濟形勢不妙,中央已調整政策,以穩經濟為大前提,但箇中面對兩大問題。
首先,穩經濟靠谷內需,但消費既受社會安全網等結構因素困擾,亦因P2P網貸平台出事等窒礙,短期難望大幅改善,中央恐怕只有走老路谷基建投資。
谷基建投資易,避免產能過剩、國進民退等副作用難,此需中央慎谷投資,力減不良副作用。
更重要是穩住企業投資和民眾消費的信心。之前為應對貿戰和國內經濟減速,中央發出了互相矛盾的信息,如要放寬貨幣政策,要谷投資基建,但又要減債、去槓桿、遏樓市等,當然細節上不一定有大矛盾,但企業與消費者卻感混亂。要內需有動力,中央就必須清晰傳達信息,讓企業對生意前景、消費者對工作和收入,都有信心。
矛盾信息頻傳 影響民眾信心
前總理溫家寶在金融海嘯後曾說過:「在經濟困難面前,信心比黃金更重要。」現時只有穩住企業與民眾信心,才更有底氣與美國在經貿以至其他方面長期周旋。
欄名 : 社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