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ial

為媽媽讀的書

寫意坊

發布時間: 2018/08/31

分享:

分享:

那天我收到麥同學的電郵時,就已經覺得很奇怪了:他居然報名參加一個文化研討小組。從他中途轉入我們學校以來,就一直是混日子的狀態。他機靈,但在任何課堂上,都彷彿在做白日夢,科科的功課都成問題,怎麼可能主動發電郵過來,說想參加一個午飯時間進行的文化研討呢?但我收到的電郵,的確是他的電郵地址發出的。

我問他,才發現多麼可笑。他說:「我的學校電郵是我媽媽在看,所有的電郵也都是媽媽在回。」

每個學生都有學校專用的電郵地址,而父母則使用私人電郵地址與學校溝通,以示區別。我從來沒有遇過這樣的情況,媽媽將兒子的學校電郵據為己有,幫他回覆電郵,且完全不署名是以「媽媽」的身份發出,可說是「冒充」兒子了,更糟糕的是,還幫兒子報名參加他完全沒有興趣的活動,實在看不出有何好處。

對一個已經進入高中的十五歲男孩子來說,如果連自己的電郵都需要媽媽來接手,那這間學校中所發生的所有事情,到底有哪些是他真正關心的呢?媽媽在電腦後幫他看功課、收發電郵、選擇活動去參加,那兒子就真的能像養成形的電腦遊戲一樣,如願成長嗎?

家長為了扭轉孩子的不佳表現,去「接管」孩子的學習,實在是緣木求魚。孩子無法投入學校,缺的正是內在驅動力,此時反而應該給予他思考的權利,讓他接手自己的將來。

我問麥同學:「你媽媽幫你報名了,那你呢?你想參加嗎?」他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既然媽媽說參加,那我就參加吧!」這是我最不想聽到的回答。

撰文 : 艾心

欄名 : 師心浮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