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好好吃飯
發布時間: 2019/11/22
這陣子不想催淚,故留家日子多了。人生上半場,太重速度和效率,反忽略慢的雅致,回頭驚覺,原來多少回通宵達旦、(自以為的)蕩氣迴腸,俱傻瞎忙;踏入下半場,學懂不待薄自己,享受每個慢活時刻,刪減絢爛大龍鳳,反有踏實小確幸。一個人在家,也堅持要對自己好,除非輕斷食,否則一定做飯。
我是三日無飯則不歡、絕對堅持要飽飯之人,故對米最有要求,以前更會老遠去雜貨舖糴米,只因質感和飯香非超市貨能比。某日,好友告知,她在日本千辛萬苦覓得新潟優質越光米,並已引入香港,取名「順風滿帆」越光米。這陣子留家做飯,就用上此米。對於die-hard飯桶如我,就連嗅到飯將熟所釋飯香也感喜悅和期待,此米特香,質感輕靭而不黏。原來,新潟越光米農夫,對種植甚堅持,視泥土和水源如命根般守護,必待收到定單才進行研磨工序。
向來喜歡有要求的人,有要求是對己對人的無形承諾——承諾對上心之事保持熱熾和水準。發掘出靚米的好友,不僅重視品質,就連外觀也關顧到,我甫聞得由「品牌醫生」李永銓(Tommy)設計越光米的包裝,即斷言無得輸。但凡品牌如滿記甜品、bla bla bra、恒生銀行、英記茶莊等,經Tommy斷症和開方,俱血脈暢通、跳脫有力,其超越平面的視覺設計,直入品牌靈魂,由內而外都令人有paradigm shift的驚艷想像,盡顯「念念不忘、必有回響」的功力。
Tommy略帶和風的精巧設計,以綫條勾出禾花雀的美繪,帶出米與禾花雀環環緊扣的關係。原來,禾花雀專門吃侵襲禾稻的蝗蟲,可惜有人愛捕食禾花雀,以致數量銳減。看着包裝上的禾花雀繪圖,我才驚覺,原來在催淚世代,能安坐家中來一碗熱騰騰的天然無污染米飯,是如此幸福和感恩。
其實,生態之失衡,源自人與天地間的失衡,這個失衡由誰製造?由誰開始?瀕臨絕種的禾花雀繪圖,輕巧地提醒我們,好好吃飯念己之餘,也該念天地、念眾生。
撰文 : 利嘉敏
欄名 : 攻關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