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ial

疫下新常態 政府學校還可做甚麼?

國是港事

發布時間: 2020/08/18

分享:

分享:

過去一周,透過加強限聚令,以及「全民室內、室外戴口罩」的政策,足以令新冠肺炎的新增確疹個案數字沒有進入上升軌道,反之已經差不多連續十天呈下降趨勢,但是找不到源頭的個案數字每天仍有數十宗,足以證明隱性傳播鏈在社區並沒有完全受到控制,萬一某些個案在市民沒有防備的情況下發生大爆發,疫情仍然會逆轉反覆。

全民自願檢測 恐有漏網之魚

猶幸受到祖國「庇護」,本港正籌備進行全民檢測計劃,局方亦開始向本地的醫護人員進行招募,希望透過全港大型檢測,為本港的隱性個案及傳播鏈進行打擊以及找出源頭。雖然計劃的細節並未公布,但現在估計可能透過全港不同區份派發檢測樣本瓶,供市民作自我咽拭測試,又或者在全港不同地點透過醫護人員為市民作鼻咽拭測試。由於全民強制測試執行比較難,故筆者相信當局應該會採用自願測試性質。

自願測試主要為有需要或懷疑自己有機會感染病毒的人而設,如有需要出境或工作要求等而需要接受病毒測試。一些隱性傳播者,由於沒有病徵,更多是不知道或不認為自己有感染新冠肺炎,他們一般認為測試並沒有需要,而放棄接受檢測,這些漏網之魚,其實仍然會對社區造成隱性傳播鏈,而令全民檢測計劃失效。

另外,由於測試的有效期並不長,如果隱性傳播鏈不能靠檢測有效地杜絕,那數以百萬計成本的測試作用可能付諸流水。現在機管局已開始准許內地的過境人士進入香港機場,這些潛在風險人士,其實可以透過環境接觸,而令機場的工作人員變成較高危一族,而令病毒再次傳入社區。

高危群定期檢測 減社區風險

過往也有一些個案,是公立醫院的病人由於沒有戴口罩,而在院內傳播給其他病患者的,很多這些病人並沒有呼吸道病徵,令公立醫院的醫護人員疏於防範。

其實私家醫院在兩周前已開始規定,所有入院的病人均要有病毒陰性結果才可以住院,公立醫院每天入住的人數眾多,到現在還沒有硬性規定所有入住公立醫院普通病房的病人要有「陰性病毒結果」,對公立醫院醫護人員是大災難。

職員需否做測試 指引要清晰

既然現在當局已加強了測試的力度及數量,很應該硬性規定一些高危的群組如公立醫院病人、公立醫院醫護及老人院職員、機場以及公共運輸服務職員、服務行業如保安、餐飲業及酒店業的人員,要定期作病毒測試以減少隱性傳播鏈。

一些大型機構如發現其職員住在有感染個案的大廈,又或者有與感染個案接觸者,均需要做病毒測試,陰性才可以回到公司工作。職員如發現自己有不適,亦不能繼續上班,要立刻找醫生及作病毒測試,陰性才可以返回工作崗位。

體育場館分段開 免擠滿公園

現在由於限聚令的緣故,很多公共康樂場所如運動場及海灘已經關閉。但由於香港地少人多,要強迫大部分人在室內而不能作適當的運動,長期來說亦不是辦法。故此類康樂場所可考慮分階段開放,又或者限制入場的人數,好讓一些想做運動的人士可稍為舒展身心,亦減少市民假日擠到公園或行山徑,適得其反。

莘莘學子由二月開始停課、或有限度復課至今已經大半年,大部分學生於九月開課的時候,亦可能要繼續「綫上授課」,其實減少交叉感染的方法,不一定是留在家中綫上授課,這對於一些年紀較小的學生來說,學習進度大受影響,亦令父母照顧兒女百上加斤。

做足防疫 可試輪流綫上授課

折衷的辦法,是限制班房裏學生的人數,減少他們一起共同用膳或密切接觸或交談,除了要經常消毒校內設施及衞生場所,課室座枱作有效的分隔及距離,亦可將同班學生分成兩組,隔天輪流綫上綫下一起上課,好讓學生們有一些正常的學習活動,而避免整天呆在家中。

事實上,由年初疫情開始至今,已達大半年的時間,相信疫情仍會長達數月至數年。雖然各位寄望疫苗能令疫情控制過來,但一些數據亦提醒我們,其實新冠病毒可能會變成像流感一樣,疫苗的防禦作用不一定十分有效。大家要有心理準備將來要經常佩戴個人防護裝備,出入境或上班要健康證明或健康碼,長期綫上綫下的工作及上課模式變成新常態。

(文章只代表個人立場)

既然加強了測試容量,應硬性規定高危群組如公立醫院病人、醫護及老人院職員、機場以及公共運輸服務職員、服務行業等,要定期作病毒測試。(資料圖片)

撰文 : 龐朝輝 香港醫委會委員

欄名 : 國是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