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文章
控疫先行再撑經濟 大家要忍耐
發布時間: 2020/08/18
昨日早上有多個消息來源,指港府準備恢復食肆晚市堂食,但據悉最後因醫療界專家反對而急煞停。當局試圖在控疫和撑經濟間取得平衡,希望早些逐步恢復經濟活動,以助小商販捱過目前困局,應是無可厚非,不過也有很強烈意見指,當前疫情只是稍緩,過早放寬措施恐令疫情有反撲風險,當局宜先從嚴控疫,做好全民檢測找出隱形病人,更應精準支援最受影響行業人士。
專家齊聲反對 港府轉軚延禁令
因應飲食業困境,港府與業界商討後,原本計劃昨天宣布放寬限制,讓食肆在晚上6時恢復堂食至9時,每桌維持只可坐兩人,既解決市民晚上沒地方開餐問題,亦增加食肆生意2至3成,俾令業界願意繼續撑下去。消息傳出後,在多名專家齊聲反對下,政府急轉軚。
從商業角度看,限聚令和禁堂食重創食肆,因晚市堂食佔食肆整體生意6成,晚市只做外賣,根本無法應付租金、電費和人工,至少8,000間食肆選擇提早關門。措施已推行1個月,若無了期延續下去,可能迫使食肆老闆選擇結業,政府考慮到這可能影響逾24萬名餐飲從業員生計,因此有意放寬限制。
但從控疫角度看,目前絕非解禁好時機,因疫情只是稍緩,確診個案由之前三位數回落至雙位數,但每天仍起碼有十數宗源頭不明個案,意味隱形病人仍在社區播毒。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指,今波疫情正是港府6月放寬限制食肆措施太鬆手引致,直至當局7月中旬禁晚市堂食,才將傳播鏈切斷。若現時為免食肆結業而放寬措施,只會鼓勵更多人晚上外出,增加人流接觸播毒風險。
控疫與保經濟的關係,疫下猶如魚與熊掌不能兼得,需要取捨。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強調,要經濟再現曙光,須先控制好疫情。因此控疫措施須從嚴從緊,待確診數字回落至單位數,本地感染個案清零,才有望重啟經濟。
本地個案清零,關鍵在於月底全民檢測。港府須設法鼓勵市民自發到各區採樣中心進行檢測,只要愈多人檢測,便愈大機會找出隱形病人隔離治療,給市民和企業一絲希望。
港府除做好全民檢測工作外,更應盡快堵塞防疫漏洞。葵涌貨櫃碼頭累計有65人中招,成第二大感染群組,當局不要因涉貨運命脈,對碼頭員工休息室的衞生差視而不見。此外,外傭放假時愛群聚,也是潛在播毒的高風險一群,當局應設法處理這防疫隱患。
在疫苗面世前,疫情必然斷斷續續發生,經濟難以全面重啟,港府宜綢繆如何支援受影響行業。若延長補貼工人薪金,新加坡的做法,是根據不同行業復甦情況作出調整,重災區行業如航空、旅遊業獲50%補貼,餐飲、零售業獲30%資助,其他行業10%,嘗試精準運用公帑幫最有需要人士。但如在香港實行,就要特別小心,因政府弱勢,津貼拿得較少的界別,必定會罵不公,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是容易解決的問題。
聽取科學意見 亦須顧民生感受
疫下重啟經濟是急不來,須用科學方法控疫,亦要顧及民生感受,如何取得平衡,拿捏得準,非常考驗政府智慧。政府宜聆聽多方意見,在衡量各因素下兩害取其輕,大家亦要多忍耐,上下一心才能打贏這場仗。
責任編輯:黃鑠安
欄名 : 社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