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ial

為己為港做檢測 杯葛抹黑壞心腸

評‧析‧天下

發布時間: 2020/09/01

分享:

分享:

全民檢測計劃今日正式開展,冀能盡量找出所有隱形病人,但有醫護和政客卻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理由抹黑,甚至呼籲杯葛計劃。

港府除要迅速澄清各種謠言,更應全力出擊,向市民道出積極參與檢測關乎回復正常民生、經濟和旅遊重啟等重要事情,切勿被別有用心人士利用。

罔顧社會福祉 造謠者居心叵測

截至昨午6時,有55.3萬人預約登記,而141個檢測中心有97個在首日預約額滿。市民反應尚算不錯,但切不能因為疫情緩和而覺得沒迫切性,應踴躍參加。

另外,市民對鼻咽採樣認識不多,故易受一些帶有政治偏見的醫護和政客的不實言論誤導。例如有人謠傳拭子會插入半個頭深處採樣,檢測中心並非在負壓設施下採樣,有易被感染風險。部分醫護更質疑檢測結果有假陰性、假陽性,更可能讓人在得知結果陰性後,會產生假安全感,以為自己沒帶菌便可以到處去。

今次檢測目的是要找出潛伏在社區的隱形病人,盡快切斷傳播鏈。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昨日便提醒,即使確診數字回落到單位數,在限聚措施放寬下,數字有機會出現反覆,且仍有源頭不明個案,並不等於疫情已受控,呼籲市民勿鬆懈。

盡管今天檢測呈陰性,不等於明天不受到感染,大家不要因此而輕忽檢測的重要性。若在疫情緩和下積極參與,更易找出隱形病人進行隔離治療,爆發源頭減少一個得一個,才有望達到清零效果。

由於不少市民被不實傳言誤導,政府應積極向市民傳遞正確資訊,以免謊言被重複一千遍而變成真理。港府連日不斷澄清謠言,強調不會深度採樣,拭子只深入鼻孔1至2厘米,而採樣是由資深醫護負責,不適感會盡量減至最少,而醫護每次採樣都會更換手套。

若醫護是從公共衞生角度提出合理批評,鞭策政府改善配套措施,減少流程出現紕漏,相信當局及公眾樂於接受。可是部分別有用心醫護卻帶着政治偏見,也有為了保護既有利益,質疑內地檢測設施準確度、專業資格,不斷貶損全民檢測成效。

醫護的責任是提供專業意見,讓市民自行決定是否參與檢測,而不是動輒呼籲抵制杯葛,這完全是罔顧市民福祉,將政治和個人利益凌駕於公共衞生,甚至人命之上,是非常不道德。

愈多市民檢測 利重啟經濟旅遊

當局除要拿出證據駁斥那些壞心腸醫護的謬論,更應傳遞信息,愈多人檢測愈有利重振經濟、重啟旅遊及令民生盡快回復正常。若能藉今次檢測切斷隱形傳播鏈,當局便可早日放寬甚或撤銷限聚設施,加快經濟復甦。愈多人檢測,當局便能掌握更準確的疫情數據,待疫情受控,可跟周邊地區商討恢復通關,建立旅遊氣泡事宜,讓市民可早日重拾外遊樂趣。

為己為人,市民應積極響應,政府要加力推動,醫護就算基於政治理由選擇不去檢測,也不應抹黑。大家同坐一條船,香港疫情若不能早日受控,受苦的始終是市民大眾。

責任編輯:黃鑠安

欄名 : 社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