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ial

跟自己節奏

寫意坊

發布時間: 2021/03/19

分享:

分享:

我們年輕時,大多跟着別人的節奏做事做人,若到中年仍要這樣,就太對不住自己了。尤其在工作方面,我們每人都有最能讓自己有效率、專注或投入的節奏和模式,若這段黃金時間給打亂了,猶如洩了道氣,未必能重回最佳狀態。年輕時,每當有人走到我的辦公室來,詢問任何問題或尋求幫手/給意見,我都會馬上放低自己手頭工作,先處理人家的事。後來發現,這不是辦法,首先影響自己的工作效率,其次是更助長同事或下屬動不動一遇問題,就不加思索地去找人幫忙解決。每天為他人之事去忙,是自我放棄了自己時間和節奏的主動權;沒有認識和保護自己節奏的人,就像船沒有錨、樹沒有盤根一樣,終日忙忙碌碌卻不知所以然。

後來,我想出一個好方法,到現在仍採用:每當有人突然出現在我辦公室面前時,我都會跟對方說:「麻煩你等我20分鐘,我正在趕一件事/一個死綫。」這樣說,表達了:一、我正在忙得不可開交;二、而且不是白忙,是客觀上有工作或死綫要趕;三、我是非常願意接待你的,但也需要你的配合。這樣做,首先不會讓對方有hard feeling,亦讓對方得知你確實很忙,而最重要的是,這20分鐘正好令那些其實沒有太急切性、非得要你幫忙的人,在回到自己座位時,會用其他方法把事情搞好,毋須再回過頭來打擾你。

有時,我們難免被某些沒有預期之事牽動情緒;帶着情緒作決定或回應別人,或會判斷錯誤,所以,給自己20分鐘調整心情,定一定神才去決定或反應,又或在頭腦發脹時寫下的電郵暫不發出去,讓它先過20分鐘冷河,然後再重讀一篇,才不致事後追悔。那20分鐘,就變成自己的黃金冷靜時段。

其實,是否一定要20分鐘呢?時段的長短根本不重要,話明每人有自己的節奏,20分鐘可能對我來說剛剛好,但對某些人來說,15分鐘或30分鐘才是其黃金節奏,若照跟別人那20分鐘,就是跟着別人的節奏了。所以,最重要的是,自己節奏自己找。

撰文 : 利嘉敏

欄名 : 攻關女子

最新專欄文章 更多

2024/11/05
名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