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內地「反詐蛋」的啟發
發布時間: 2021/05/07
近年網絡詐騙層出不窮,在內地常見的網騙套路,包括:假裝聘請網絡兼職刷單(刷單即扮顧客填寫虛假好評)、中獎退稅、理財炒股穩賺錢、外地留學子女越洋求助電話、免費體驗等,涉款之巨,令人咋舌。這陣子,內地有地方公安局的做法,頗為獨特,更成微博熱話。
為提醒市民不要被騙,有地區派出所嘗試跳出說教口脗和方式,去接觸受眾,例如:「網絡兼職刷單,就是詐騙」本屬例牌提醒句,但甘肅涼州派出所把它印在雞蛋上,更到街市附近免費派給街坊,那就把信息加強烙印在受眾腦海(Mental Registration)之餘,更以貼地方式針對目標受眾(中、老年街坊),被內地網民稱為「反詐蛋」行動。其實不僅甘肅,就連杭州、湖北、江蘇、南京、重慶、深圳各地派出所,也各出奇謀呼籲提防網騙。
對街坊,派雞蛋有用,但年輕人呢?網騙受害人有年輕化趨勢,有騙徒以「買遊戲裝備私下交易」為餌,向年輕人埋手。要接觸此目標受眾,去街市當然無用。游說藝術的第一步:用對的途徑,才能到位地接觸目標。年輕人喜歡流連奶茶店,於是有派出所把反網騙的宣傳,印在奶茶杯套上,夥同奶茶店提醒年輕人不要上當。這些來自警方的新招在微博走紅,被網民讚賞是提神醒腦、眼前一亮。
由此可見,跟目標受眾說話,先要透徹了解他們。早前,海南島和海南雞在香港引起熱話,其實海南雞是否源於海南島不是重點,思考重點在於:這種說法能否打動目標受眾呢?若用「去海南島工作可享受海南雞」的邏輯作為游說重點,那根據這邏輯,或有更多年輕人想去東京工作,皆因有更多港人愛吃的日本料理嘛!所以,「去海南島工作可以享受海南雞」這類說法,於邏輯和情理上,是很難打動目標年輕受眾的。
游說是種學問,要對口和到位,先要清楚了解目標受眾是一群甚麼人,除了外國案例外,其實內地也有不少例子可供參考,無論任何人,只要稍為勤力和虛心,參考多些成功案例,再反思自己失敗的經驗,應可將勤補拙。
撰文 : 利嘉敏
欄名 : 攻關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