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ial

過渡18年抑鬱症低谷 康復者:接受治療靠自己走出深淵

健營坊

發布時間: 2021/09/02

分享:

分享:

據統計推算,每10個人有一個受抑鬱症影響,不少人覺得此症棘手難癒,病人情緒低落如旋渦般無時或已。事實上,如今治癒抑鬱症已有各種方法,不少患者走過疾病陰霾,像以下Alice的經歷。

抑鬱症復元人士Alice,今年40歲,她與抑鬱症共存剛好十八載。2003年8月Alice家中發生巨變,與丈夫分開,同年10月確診抑鬱症,當時未到30歲。她的明顯徵狀,是有一日上班時,手持慣常處理開的文件,竟問同事:這份文件怎做?一個字也寫不出來,同事都驚訝她發生何事:「同事說:這工作你每天都在做啊!我回答就是不懂得做,行為認知上仿如白癡,失去方向。」

朋友找藉口帶她看醫生。「當醫生話我知有抑鬱症,我好乖,遵照醫囑食藥、覆診。」其實自家事發生後,她對身邊人身邊事統統失去信心,唯一信得過的是醫生,也慶幸無抗拒接受治療。

攝影打開心窗

自此她需定時覆診,2005年醫生安排她看日間醫院,香港心理衞生會在隔座,有旅行有活動玩,她勉強入會做會員,有社工不厭其煩介紹活動、小組她參與。「初時我都婉拒,慢慢被社工打開我的心,我不想與人溝通,她建議我參加攝影小組,毋須多言,藉着相片與人溝通,沒想到為我打開了心窗。」

參加攝影小組後,她體驗到它的魔力,用一張相可與人溝通,讓人知道她的感覺。「我的人生也是由那時開始重新出發,慢慢去找回自我,重拾去相信人的心。」

一些抑鬱症患者不欲被人知道所患何病,Alice也遇到同樣境況。「自我患病後,家人教我不要對人言,不要提及自己正食藥,因為別人會當我是的。」她不敢向人坦白患病事實,久而久之人變得不開心,像與朋友暢所欲言之際一談及近況,她便沉默不語,更減少與朋友來往。

抑鬱症與其他病無分別

能衝破心結,是她有次參與心理衞生會清談小組,其中一位朋輩介紹自己時,大方說自己是患抑鬱症,對方一句話點醒Alice:「我們和糖尿病有何分別呢,大家都需要服藥,分別在於所服的藥物學名成分不同而已。這話真正改變了我思想,從深淵走出來。」今年6月Alice重投職場,當上兼職食品處理員。

走過十多年的抑鬱路,她希望大眾能用心了解抑鬱症康復者。「勿誤以為他們都是有暴力、時刻想自殺那麼恐怖,我們可與正常人一樣。至於抑鬱症患者,我想分享是:我可以康復不是我叻,而是我肯嘗試,自己不歧視及介懷自己,沒有人歧視你。」

9項症狀 3種程度

新冠疫情肆虐一年多,不少港人因而出現抑鬱症狀。香港心理衞生會於今年6月至7月期間,向335名患有抑鬱症的會員進行不記名問卷調查,以了解患者對抑鬱症的認知、拒絕求助的原因、服藥依從性和治療成效等,結果發現有逾4成受訪者不清楚自己的病情嚴重程度,亦有逾半受訪者曾自行停藥。

香港心理衞生會教育及預防小組委員會主席暨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指出,抑鬱症不只一種,有不同的類型,其病情發展(偶發性、復發性或慢性)和持續時間(從數星期至數年)因人而異。根據抑鬱症狀的數目,以及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可分為輕度、中度及重度抑鬱症。

9項抑鬱症的症狀包括:

1.感到抑鬱

2.對消閒活動失去興趣

3.動作變得更快或更慢(如無精力、坐立不安、郁身郁勢)

4.萌生輕生的念頭

5.體重/食慾起變化(欠食慾變得消瘦;亦可是暴食令體重飆升)

6.睡眠異常(失眠、日夜嗜睡)

7.缺乏動力

8.自尊心低

9.難以集中或做決定

在以上9項抑鬱症的症狀中,出現至少5項症狀,當中必須包括心情低落或失去興趣,而該等症狀持續發生多於兩星期,可能已患上抑鬱症。

麥醫生表示若延醫抑鬱症,患者的生活、工作及人際關係都會受影響。「情緒差、影響工作表現,進而引起人際關係相處問題,是一個循環。」

多方向治療方式

如屬重度抑鬱症,治療選擇包括:

心理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能協助患者改變想法(「認知」)和行為,並協助患者尋求方法,改善現時的心理狀態。

心理分析法:患者的潛意識大多與過往經歷有關,透過理解及分析,從而找出抑鬱情緒的癥結。

藥物治療

① 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SRIs):最常處方的抗抑鬱藥,使腦內的血清素增加,有抗抑鬱、抗焦慮作用。副作用包括神經緊張、手震、出汗及失眠等。

② 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再吸收抑制劑(SNRIs):阻斷大腦中神經遞質血清素及去甲腎上腺素的再吸收,可調節情緒。副作用包括嘔吐、嗜睡、神經緊張及便秘等。

接受治療的患者中,有約3成對原先的抗抑鬱治療都沒有反應,可演變成難治性抑鬱症。2019年3月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核淮一種新型抗抑鬱藥物配合一種口服抗抑鬱藥,治療成人難治性抑鬱症。麥醫生指此新藥須在醫護人員監督下使用,每名患者的情況也不同,選擇治療前應先諮詢醫生建議。

﹏﹏﹏﹏﹏﹏﹏﹏﹏﹏﹏﹏﹏

圖片:周美好攝、iStock、被訪者提供

作者、責任編輯:周美好

患上抑鬱症要盡早求診,及早治療非常重要,現時多種治療方式能重燃患者希望。

患病十多年,Alice目前仍有服用抗抑鬱藥物。「醫生說Keep住睇都是一個預防。」

最新調查指出,逾半抑鬱症受訪者曾自行停藥。

大棠紅葉孤伶仃落在地上,是Alice最喜歡的作品。「 紅葉落在地上也值得人去觀賞,像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不應動輒受到批評。」

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指出,抑鬱症原因眾多,包括遺傳、心生理及環境因素,而抑鬱症可令人腦部的神經傳遞物質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