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代表台灣出戰奧斯卡 《該死的阿修羅》審視罪與惡
發布時間: 2022/10/13
台灣新生代導演樓一安的《該死的阿修羅》,被選中代表台灣出戰明年的奧斯卡頒獎禮,競逐最佳國際影片。影片以一宗隨機殺人案,牽扯出6個角色各自命運,由錯綜複雜的男女關係,揭露人性深藏的黑暗一面。
曾執導《一席之地》的樓一安,受3篇關於隨機殺人的報道啟發,而動筆撰寫了《該死的阿修羅》劇本,將隨機殺人事件延伸至人的一念善惡,講述悲劇如何扭轉人的命運。
戲中由6個角色的視點穿插故事,眾人看似沒有關聯,卻同樣陷入一宗隨機殺人的懸案中,當中沒有對加害者或被害者作批判,只是透過對事件的敘述,以及呈現事件中的關鍵人物各自的觀點,將冷血殺人魔還原為人。
戲中6個主要角色如同六道輪迴眾生,各自承受因偶然一個念頭而引發的結果。導演將電影分成3個章節,引發兩個截然不同的結局,讓觀眾感受到一念善惡的威力。
反思社會議題
《該死的阿修羅》亦讓觀眾嘗試換位思考,深究戲中的殺人犯是否真的是所謂的「壞人」,一個隨機殺人犯又是如何走向絕望之路,而犯過罪的人是否只有「惡」,沒有「善」,從中對電影的命題作出反思。
同時,電影借用戲中6個角色的不同處境,展現傳統父母對下一代的遏抑,對撲朔迷離的男女關係、不用實名的虛擬世界中的爾虞我詐及冷酷無理作出批判,反映基層家庭生活的無助,以及無奈的職場文化等。
這些社會議題雖在過去不少電影也有出現,不過《該死的阿修羅》在審視社會問題來得比較溫和開放,沒有妄下判詞,讓觀眾自己去反思。
電影早在台灣上映時已有不少好評,並贏得多個頒獎禮的肯定,包括入圍第58屆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最佳新演員,王渝萱更憑本片獲得最佳女配角獎;另外,電影亦入圍2022年台北電影獎9項大獎,並贏得最佳女配角、最佳編劇、最佳配樂,被選出代表台灣出戰明年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不無原因。
作者、責任編輯:陳家昌
▲ 《該死的阿修羅》以嶄新手法寫罪與惡。
▲ 金鐘視后黃姵嘉戲中有突出表現。
▲ 影片以一宗夜市隨機殺人事件展開序幕。
▲ 被譽為「怪物新人」的王渝萱,扮演叛逆少女,獲金馬最佳女配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