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22歲國際雜耍比賽冠軍 潘昊臨因劍球找到人生目標
發布時間: 2022/11/04
養兒育女一般都希望子女能夠成材,做到醫生、律師就更加錦上添花。
22歲的潘昊臨,小時候活潑好動,母親以為長大了一定當體育老師。誰知自從中三接觸了劍球後,就一發不可收拾,日練夜練,今年還跑去美國拿了個雜耍比賽冠軍回來。潘太作為母親,最終心願都是:「重點是他自己開心,發揮到自己就OK。好像降低了要求,但我如果繼續堅持下去,要他做我期望的,他不會做得開心。」
在潘太眼中,昊臨聰明醒目,小六的時候曾經作過資優的測試,發現體育及音樂都特別突出。「他田徑、溜冰、足球都有玩,小學時候是籃球校隊,中學學網球,上一、兩堂就升了兩個grade,羽毛球也是自學。」踏單車昊臨突然有一天便學會了,而年齡相差3年的弟弟,怎樣學也不懂,結果哥哥只是一個下午,便教曉了弟弟。
不過,對於昊臨而言,如果選擇老師的工作未免太困身了,所以無興趣。「但我後來發現做老師都有幾多假期,可惜現在已經無彎轉了。」為何沒有彎轉?因為他THEi選科時,一早選定了土木工程系,而體育老師一間學校只有一位,市場已飽和了。「土木工程系是無咁唔鍾意,而且搵到錢,不過工程師就不易做。」但更重要是,他發現自己的夢想其實在劍球身上。
無時無刻都在玩劍球
雖說與劍球的緣份,純粹是當年15歲同學仔帶返學校玩,讓他初嘗成功感,但這初「邂逅」似乎改變了他的人生,從此無時無刻都在玩劍球,等車又玩,行街又玩,上堂也偷偷地玩,比賽時一天起碼練習6小時,相比一般人練琴還要勤力。「最初夜晚他在廚房玩,瞓覺都有點騷擾,但見他咁熱愛,就讓他繼續自由發揮。」潘太說。
昊臨最初是自己鑽研劍球,後來發現有團練,便周五晚去尖沙咀巴士站一帶切磋,由八、九點開始,一玩就玩至搭尾班車回家。「起初也有點擔心,怕他識到壞人,後來認識了他師傅李浩翔,也無事發生過,就放心了。」而爸爸潘生的心態是,由於昊臨自小有返教會,有積極正確的信仰對成長很重要,所以不用太擔心。
願望踏上劍球世界盃舞台
潘太指昊臨自小就很獨立,很有目標。「我因為要照顧弱聽的細仔,經常要帶他去覆診及做治療,也怕忽略了昊臨。但他認路很叻,小四的時候,帶他一、兩次,我已經讓他搭巴士自己返學。」
接觸了劍球後,昊臨除了考獲劍球6段外,這7年來還希望能踏上劍球的世界盃舞台。「日本一年有一次比賽,我現場去了兩年,網上參加了兩次,2018年我排36,如果是35名已入到決賽,就是差一點點。」初賽有120種招式(每年也有新招式),要經過2 round、3分鐘,每round 5個招式,夠高分先可入決賽。
「就算我練到滾瓜爛熟,但臨場都是手震,發揮得不太好。最好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面對它。」他明白有些人天生不會害怕舞台,但他不是,惟有不斷參加比賽,調整心態,讓臨場表現發揮得更好。「其實心態改變了已無咁驚,但身體很誠實,自然會驚。」
贏得比賽改變目標
粗略估計,他已參加了二、三十場比賽,香港最多,贏過3次冠軍,其次是美國、加拿大、日本、中國等地都有。要數最厲害,就是今年7月到美國參加雜耍國際大賽(IJA Festival)得到冠軍。家境不算富裕的昊臨,結果這旅程花了10萬元,當中包括家人的資助、自己的積蓄都一次過落重注。「我曾經得到創業基金,在D2 Place開過售賣劍球的舖頭,又做了一段時間送外賣的兼職維持生計。」
這樣花錢值得嗎?「我本來打算比賽圓夢後,就完成最後一年土木工程的課程,然後專心工作,但比賽完,我有強烈的感覺,我是born to do it。」獲得雜耍比賽冠軍,可說是完全影響昊臨之後的選擇。
「我在美國比賽後,最難忘是遇見五、六年前我在網上跟他學習拋波的雜耍達人Niels Duinker,他主動行過來恭喜我,現在我們仍有聯絡。」Niels有一班馬戲團班底,巡迴世界各地表演,並且可以此維生。「我也希望找到贊助,可以環遊世界在不同地方商演。這不是夢想,真的有人可以做到,而Niels就指引我如何出國表演,我希望我能夠成為香港第一人。」
追夢是年輕人的特權,而昊臨正努力地向理想目標進發。
作者:何小雲
責任編輯:李越樺
▲ 雜耍就是有技巧地控制物件,而昊臨就結合劍球,以及他以前學過的運動,創作不同的花式。(湯致遠攝)
▲ 2017年,參加日本劍球世界盃比賽。(被訪者提供)
▲ 今次昊臨能夠在美國拿到雜耍比賽冠軍,緣於在那 7 分幾鐘自己設計的表演中,當音樂響起了,就進入狀態,enjoy the stage,完全沒有驚過。(被訪者提供)
▲ 潘家的教育是除了健康、安全、讀書無得 say no,其他可以自由選擇。而昊臨回看身為傳道人的父親,經常提及要找自己的召叫,他覺得自己已經找到目標了。(被訪者提供)
▲ 2020 年得到創業基金,昊臨在 D2 Place 開設售賣劍球的店舖,又入學校教班。(被訪者提供)
▲ 昊臨在美國比賽,竟然遇上他崇拜的偶像——雜耍達人 Niels Duinker,還在他的劍球上簽名留念。(被訪者提供)
▲ 昊臨 8 歲參與足球課程的英姿。(被訪者提供)
▲ 潘太覺得育兒最重要是陪伴。昊臨小時候,潘太經常陪伴他參加小童群益會的親子活動。當時每個課程都有經驗的社工帶活動,引導家長如何與孩子相處、讚賞孩子。(被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