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低空經濟新賽道 振翅起飛需加速
發布時間: 2025/03/27
自上周四(20日)低空經濟「監管沙盒」啟動以來,「加快發展低空經濟」成為坊間熱議話題。
行政長官李家超出席低空經濟「監管沙盒」啟動禮時表示,低空經濟不但可衍生一系列產業,應用場景亦非常廣闊,潛力巨大,除能夠提升城市管理和商業效率,更可為市民帶來智慧生活的新體驗,成為經濟的新增長引擎。
正如李家超所言,低空經濟是香港必須爭搶的「新賽道」,振翅高飛須加速!
那麼,低空經濟如何加速?不僅需要政府努力,還需要各方給力,才能形成推動低空經濟發展的合力。筆者認為,關鍵要聚焦以下「三、四、五」要點:
用好三大優勢 機不可失
低空經濟是許多國家布局的新領域,也是內地的重大戰略,把香港發展低空經濟放在國際國內兩個背景下觀察,香港有以下三大優勢:
其一,從地理條件和城市環境看,香港土地資源稀缺、人口密度高、地面交通擁堵,低空領域的開發利用,可有效緩解城市交通壓力;香港的地形多山、沿海,各區域之間直綫距離不遠,從地面通行則物流和時間成本較高,飛行器進行島嶼間運輸,是降低成本的好辦法。香港與許多城市相比,更需要發展低空經濟。
其二,從市場需求看,香港高端物流潛力巨大,比如奢侈品、醫療物資、生鮮等高附加值產品的快速配送需求旺盛;香港的高端旅遊業市場廣闊,香港是國際大都會,來港旅遊或常駐的高淨值人士較多,低空觀光的客源量大。
其三,從支撑條件看,港大、科大等高校在無人機、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研發能力世界一流,可提供技術支持;香港是國際航空樞紐,香港國際機場是世界最繁忙的機場,豐富的管理經驗,可為低空經濟基礎設施、管理運營提供支持;香港擁有成熟的金融和法律體系,可吸引國際資本和技術公司參與低空經濟投資。
香港擁有以上三大優勢,這是香港發展低空經濟的底氣,香港應該用好這些優勢,切不可錯失機遇。
重視四大挑戰 協調發展
低空經濟是新領域,也是一個需要探索的「深海」。香港和許多內地城市一樣都是新手,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面臨的風險挑戰。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需要重點關注。
其一,空域管理複雜。香港空域範圍不大,在有限空域裏,現有民航綫路密集,隨着大批低空飛行器的加入,對空域管理的要求更高,若管理不善,則會引發各種負面效應。
其二,技術和安全要求較高。香港高樓林立、電磁環境複雜,對無人機導航、避障、通訊技術提出更高要求;飛行器電池續航、噪音控制等需要技術突破,此次進行的「監管沙盒」試驗,允許企業邊試邊改,探索建立安全風險防控體系。
其三,區域產業競爭激烈。深圳、廣州等大灣區城市的無人機產業發展遙遙領先,比如大疆無人機在全球市場份額很高,深受用戶喜愛。深圳、廣州在市場布局上做足了「功課」,香港發展低空經濟,需找準差異化定位。
其四,公眾的接受度不好預測。公眾對低空飛行器的隱私、噪音問題存在擔憂,特別是飛行器事故可能引發恐慌;初期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高,如起降點、充電站的建設需要大量投資。
以上四個方面,涉及到管理運營、技術安全、區域競爭和公眾包容程度,需要各方協調一致,形成支持低空經濟發展的正能量。
五個方向着力 盡快破局
搭建低空經濟的「智慧天梯」,香港需要從五個方向着力,盡快開題破局。
其一,科學規劃。香港發展低空經濟,當然不能局限於香港有限的空域,而是立足於整個大灣區城市空域,促進大灣區「9+2」城市之間的聯動,因此在市場劃分、產業布局、空域管控等方面,都要按「一盤棋」、「一張網」的思路來謀劃,大灣區城市要相互成就,不能相互抵銷。特別是要善於發揮大灣區城市的各自優勢,構建「香港研發+深圳智造+大灣區運營」的產業發展格局。
其二,及時修法。香港修訂法例一直比較謹慎,這有利於保持法律的嚴肅性和穩定性,但應看到,法律的一個重要作用是促進社會進步、提升公眾幸福指數,面對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洶湧浪潮,應及時修法支持低空經濟發展。例如現行《民航條例》對無人機飛行高度、區域限制嚴格,商業應用需豁免條款或專項立法。
其三,溝通協調。香港的空域範圍狹小,且需要無人機在大灣區空域飛行,涉及到空域管控、標準對接、天地協同等複雜問題,因此香港與內地的溝通協調工作非常重要。李家超去年10月發布的施政報告中提出,特區政府成立「發展低空經濟工作組」,推展低空經濟發展;去年9月,「大灣區低空經濟聯盟」成立,該聯盟旨在協調各持份者助力灣區發展跨境低空經濟,這些舉措都是良好開端,下一步需要加強粵港兩地之間的溝通協調。
其四,推進創新。無人機物流網絡建設,涉及到電商、醫療機構、停機位等各個點位之間的合作,需要創新運營模式;無人機樓宇巡檢、交通監控、環保執法,發展跨境快遞,涉及到制度創新;開發維港夜景低空觀光、郊野公園生態監測等項目,保護隱私、降低噪音、提升安全系數等,需要技術創新;發展數據服務、保險、維修等配套產業,需要產業創新。這些方面都是「創新點」,需要持續用力,久久為功。
其五,強化科普。無人機滿天飛是否會擾民?類似的問題,公眾對此非常關切。這需要政府牽頭,組織運營企業向市民做好宣介,加強公眾科普,消除疑慮,也需要收集民意,為搭建「智慧天梯」滙聚智慧,以提升社會接受度。
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辦主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3月3日在看望港澳全國政協委員時表示,香港擁有許多「金字招牌」,要讓「金字招牌」愈來愈亮,就要不斷推進創新,要善於把香港發展放在國家大局下、放在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趨勢中謀劃,才能找到可行的發展路徑。
夏主任對香港的關心和勉勵,啟示我們在推進低空經濟加速發展中,既要看到有利條件,又要認清風險挑戰,善用優勢,補齊短板,精準施策,攻堅克難,才能終成正果。
低空經濟欲加速,所有持份者都需要共同努力!
---------------------------------
【知識庫】低空經濟「監管沙盒」知多些
•香港的低空經濟「監管沙盒」是一項創新舉措,旨在促進低空經濟的發展,並為相關技術和應用提供測試和試驗的安全環境。
•該計劃的目的是讓行業持份者能夠在可控的條件下測試無人機和其他低空技術的應用場景,包括物流配送、緊急救援、基礎設施檢查、醫療運輸、建築維修等。
•首批試點項目已經啟動,共有38個項目入選,涵蓋多個領域和應用場景。例如美團旗下的Keeta Drone計劃在香港科學園至馬鞍山公園設立首條跨海航綫,提供即時物流服務;而消防處研究利用無人機巡查山火及提供攀山救援;中電則計劃使用無人機巡查架空電纜等。
•這些試點項目不僅有助於提升城市管理和商業效率,還能為市民帶來智慧生活的新體驗。
▲ 行政長官李家超(中)上周四出席低空經濟「監管沙盒」啟動禮時表示,低空經濟不但可衍生一系列產業,應用場景亦非常廣闊,潛力巨大。(資料圖片)
撰文 : 屠海鳴 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
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
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
客座教授
欄名 : 香港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