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強化香港品牌 擦亮「灣區智造」
發布時間: 2025/03/27
「認住香港出品先至好買!」簡簡單單的一句廣告對白,背後蘊藏一個巨大信息:「香港品牌」、「香港商標」是無價寶。
多年來,香港工商界合力鑄造的「香港品牌」,在內地和海外皆口碑載道,既是消費者的「信心保證」,也是香港的「軟實力」。2022年,香港品牌發展局向大灣區內地城市民眾進行調查,發現多數人贊同「香港品牌」優點繁多,包括「質量好」、「誠信佳」、「安全可靠」、「設計優良」。超過一半受訪者,更願意以5%至10%的溢價選購「香港品牌」貨品。
3招混淆視聽 破壞香港信譽
「香港品牌」廣受歡迎,內地市場上仿冒「香港品牌」的侵權行徑亦愈揭愈多,當中以食品和藥油產品最重災。去年一宗仿冒香港品牌月餅風波,鬧得滿城風雨,觸怒業界和消費者之餘,更登上多份報章的頭條新聞。
筆者總結所得,仿冒伎倆通常有3種:一是在香港成立「影子公司」,縱使在港沒有實質業務和商業營運,卻仍聲稱為「香港品牌」;二是惡意搶註商標,用香港老字號或知名品牌的名稱,搶先在內地註冊登記;三是「傍名牌」,蓄意使用近似知名品牌的商標和包裝設計。
該等侵權劣行不但混淆視聽,更因產品質量欠佳,削弱消費者信心,大大打擊「香港品牌」的形象和聲譽。
事實上,香港的公司與商標註冊門檻較低,容易被人乘虛而入。「影子公司」充其量只能稱作「香港註冊」,其產品絕不能標榜「香港製造」,更不可濫用「香港品牌」名義,誤導消費者。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宣讀《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深入推進製造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工作,足見中央對「品牌」十分重視。在今年全國兩會,筆者提交了「加強對香港品牌在內地市場權益保護的建議」,提出4項具體意見:
4項具體建議 維護業界權益
1.嚴肅打擊:促請內地相關部門主動加強保護「香港品牌」權益,對採用「香港」相關字眼的銷售和宣傳活動,需大力抽查,並要求企業提供切實證明文件,以防魚目混珠;對冒犯香港品牌的違法者予以嚴懲。
2.加強教育:促請內地支持本港知名商會、協會舉辦宣傳活動,增進內地民眾對「香港品牌」的認識,讓內地消費者懂得辨別「正版正貨」。
3.加強政府對政府(G2G)合作:促請內地主管部門在辦理涉及「香港品牌」的商標註冊、保護、合規及處理相關糾紛時,把該品牌在香港本地的知名度及使用實況,納入參考因素,以防被人借「3年未曾在內地使用」為由,惡意申請註銷。此外,涉及「地理標誌」、「地域品牌」的事宜,內地與香港特區主管部門應加強協調合作。
4.認證資格:「香港老字號」是珍貴財產,建議內地主管部門為「中華老字號」評選設立「香港專場」,讓具影響力的香港品牌可獲「中華老字號(香港)」資格認定。
香港工商界塑造品牌、推廣產品的寶貴經驗,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上大派用場;「香港品牌」與「灣區智造」強強聯合,構建新質產業鏈,是未來市場銷售的成功密碼。損害「香港品牌」的國際形象,必會窒礙「灣區智造」走向國際。筆者希望內地主管部門和香港特區政府部門盡快行動,制定適切措施、法規,好好保護「香港品牌」。
---------------------------------
【知識庫】各地怎保護產品產地招牌?
•中國:貿促會依據地理標誌產品品牌的評價標準,向符合條件的企業發出證明書,以便爭取國際認可。
•歐盟:推出「原產地命名保護制度」(PDO)和「地理標誌保護制度」(PGI),嚴格區分本地、外地產品。
•日本:農林水產省推行「地理標誌(GI)保護制度」,強化農林水產品及食品品牌與地域的連結。貿易振興機構(JETRO)對海外使用或銷售日本土產食材的餐廳、酒類專賣店及零售商,頒發「日本食材認證店」。
•南韓:農林畜產食品部與韓食振興院攜手,向正宗的南韓餐廳頒發「海外優秀韓餐廳」標誌,並對外廣泛宣傳,提供保障。
▲ 作者建議內地支持本港知名商會、協會舉辦宣傳活動,增進內地民眾對「香港品牌」的認識,讓內地消費者懂得辨別「正版正貨」。(資料圖片)
撰文 : 吳永嘉 全國人大代表
立法會議員
欄名 : 香港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