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林鄭改「好打得」作風 可免矛盾加劇?
發布時間: 2017/08/23
特區政府換屆,林鄭月娥作為新特首登場已有月餘。雖然過去一個多月發生了4名泛民議員被取消議員資格事件、教育局副局長任命分歧、高鐵西九龍站「一地兩檢」安排等爭議,社會整體氣氛仍然相當平靜,沒有發生大型的社會衝突和抗爭事件。
有看法認為,社會出現這種氣氛轉變,有助休養生息,修補各方關係,未來幾年間應不會再有嚴重的政治撕裂,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於今年7月尾進行的一次電話調查,正好為有關看法作佐證。
新政府好開局 會否稍瞬即逝?
調查中,有40.4%的市民估計香港未來5年的示威衝突情況會緩和一些。同時,雖然近半受訪市民仍然認為市民與政府之間的矛盾嚴重,但相比亞太所2016年3月做的類似調查結果,抱持相同看法的比例,已大幅度地下跌了17%(詳情可見中大亞太所8月1日發布的新聞稿),難怪有論者會認為,現在的社會氛圍轉緩,乃林鄭政府的「蜜月期」。
然而,新婚蜜月也有回歸平淡的時候,民眾對執政者的支持率通常隨執政時間延長,出現更多的現實矛盾而下降。現在的良好開局,究竟能否維持下去,還是會如粉紅沬稍瞬即逝?要回答這問題,現在恐怕仍為時尚早,不過,透過分析市民對新特首的滿意度,梳理她的「支持者」的特性,或許有助我們看清局勢去向的端倪。
從亞太所每月進行的電話民意調查中,市民對林鄭上任後首個月的施政表現評分為55.3分。以亞太所評分50為合格而論,這個分數應該不會令求學時一直成績優異的林鄭滿意。雖則如此,林鄭的評分,畢竟還是比前任特首梁振英執政最後一個月(2017年6月)的評分(38.8分)高很多。
怨氣減 「滿意」新政府比率增
另一方面,受訪市民表示「滿意」新政府的比率(29.7%),亦較今年6月時同樣表示「滿意」的比例顯著地上升約6個百分點(見中大亞太所同期發布的新聞稿)。可見市民針對特首和新政府的怨氣明顯減少,與政府對抗的氣氛基本上有明顯緩和。
不過,將新特首首月和舊特首離職前的評分作比較明顯有失公允,因為政治人物的民望往往隨執政時間而消耗,故我們亦列出二人上任後首月所獲的評價。梁振英在2012年7月上任時的評分為52.6分,林鄭月娥相比之下高出2分。雖然分數差距有統計上的顯著性,但若將兩人上任首月的評分,細分為三組:0至49分、50分,以及51至100分,則會發現雖然給林鄭和梁振英評51至100分的市民比例接近,分別佔48.4%和47.8%;但給林鄭50分的比率(23.0%)則高於梁振英(15.8%);而給梁振英0至49分的比率(36.4%)則顯著多於林鄭(28.6%)(見表)。
對比可見,林鄭開局的整體評分和支持度雖與梁振英類似,但細分下則可看到較多市民給林鄭「疑中留情」,偏向支持的迹象,觀望態度濃厚。特首民望的後續發展究竟是在和緩的社會氛圍下保持平穩或繼續走高,還是在蜜月之後回歸現實,則既要看她對局勢把控的能力,亦要考驗其施政效率了。
中上層多挺林鄭 基層支持梁
新特首和上任特首雖然在民望上開局接近,但並不代表支持度的基礎一致。若細分受訪者的社會經濟背景,可以看到新一屆政府和上一屆政府在開局時的基本盤雖有重疊,但並不一致。以年齡來分類,30歲或以下的市民較多評林鄭0至49分;31至50歲,以及51歲或以上的市民較多評林鄭51至100分。在教育程度方面,不同教育程度者,評分皆高於50分,其中,中等受教育程度的比例稍高。
按每月收入水平劃分的分組,情況亦與不同教育程度者類近,較多給林鄭評51至100分,其中以2萬元或以上月收入的受訪市民稍高。自我階層認同組別方面,同樣較多給林鄭評51至100分,其中自覺屬中層、中上層或上層的受訪者,給林鄭評51至100分的比例尤高。
由此可見,林鄭在上任之初的主要支持者多為51歲以上、中等教育程度、收入在2萬元或以上,屬社會中層或以上的市民。而較多30歲以下、大專或以上受教育程度,以及較多自認乃社會下層或中下層者,給林鄭的評分明顯較低。換言之,林鄭在年輕、高學歷或自覺屬社會下層或中下層市民的支持度,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若扼要地看看梁振英上任時主要支持者的背景,則可十分清晰地看到,其支持者(即評分在51至100分),較多是51歲或以上、中等學歷,月收入1萬元以下、或自覺屬社會低層和中層。至於反對者(即評分在0至49分),較為30歲以下的年輕人、大專以上學歷、自覺屬社會中上層或上層者。林鄭月娥和梁振英的開局有部分支持者重疊,但梁振英的支持者較多來自社會低層,林鄭的支持者則較多來自社會中上層。
退一步海闊天空 保良好開局
新特首要試圖保持現在良好開局並不容易,房屋問題仍然棘手,貧富懸殊愈趨嚴重,更不要說各種湍急的明流暗湧。一方面,林鄭既要保證已有的支持者不流失,另一方面又要試圖從非支持者中吸納更多的支持者,能否成功,雖然可以行貨地用「拭目以待」概括,但若然汲取梁振英任內的最大教訓,則明顯不應憑着「好打得」的施政作風,因梁振英便是以「打得」的形象,令香港社會陷於互不相讓、社會矛盾加劇的困局,反而民間智慧的「退一步海闊天空」,看來值得林鄭深思細味。
▲ 特首林鄭月娥(中)上場已超過一個月,雖然有一地兩檢等爭議,但社會整體氣氛仍然相當平靜,沒有發生大型的社會衝突和抗爭事件。(資料圖片)
撰文 : 鄭宏泰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助理所長
郭樺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