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文章
網絡法庭減成本 已成大趨勢?
發布時間: 2017/08/23
科技無遠弗屆,講求傳統的法律界都要跟上。杭州互聯網法院上周五正式營運,僅遙距審訴20分鐘後,網絡小說侵權案即和解告終。網絡法庭又何止內地,多國皆正藉互聯網處理簡易法律程序省時省錢。
內地的互聯網法院專責網購、網絡著作、域名等糾紛,由起訴至宣判,當事人皆可足不出戶完成。買家現不用應淘寶規定,千里遠赴被告所在地法院提告,法院平均用25分鐘,就能為3年內就激增了近16倍的網絡糾紛作裁決。
英2020年 民事索償數碼化
不止內地,加拿大及英國亦開設了網上法庭解決小額糾紛,望先由第三方平息爭端,涉案人也可預錄證供,或以電話、視像作證,減低出庭壓力。眼下官方法援減少加上律師費高昂,英國新程序更可省卻律師,甚至無聆訊下由法庭裁決。
英國大法官及首席法官等去年曾發表改革報告,直指遲來的公義就是不公義,故不涉重大社會利益或金額的案件,宜盡快解決。當地法庭每年批出160萬個申索,逾五分之四為民事索償,高達83%不涉爭議。藉着政府斥資近10億鎊(約100億港元)更新司法體系,所有民事索償2020年均將自動及數碼化,料2.5萬鎊以下小額糾紛不再需要糾纏達11個月。
香港司法機構近年亦正實施資訊科技策略計劃,望增加司法人員、法庭用戶的後勤支援,小額錢債審裁處今後能否走到網上,令原訴人入稟後,毋須再等上34到36個星期才得到聆訊?
現時,公眾可於本港司法機構查詢聆訊日期、預約勞資審裁處服務,未來也可考慮如英國般增設各式稅務、罰款上訴服務;現有網上判案書對學者、傳媒皆極有用,能像美國最高法院般連呈請書、動議書、委聘書等亦公開上載,則會更方便透明。
傳統律師行慣常有當面諮詢,再起草文件,收費按工作小時計算,其實前年已有本地80後律師,創立法律平台Dragon Law嘗試為中小企及其他初創降低收費、提升效率,用戶網上選定文件類型,回答關鍵問題及填寫資料,短至數分鐘即能自行製作法律文件,遇複雜事宜才跟公司及其他律師行交流,服務大受歡迎,現已擴展至星馬及澳紐。
安全隱患利益衝突 仍需正視
網上法律與法庭服務環球皆是方興未艾,仍有不少事宜須解決,比如傳統法庭不准錄音拍照,影像審訊有否帶來矛盾,侵犯涉案人私隱,或損害法庭的莊嚴?內地法庭應用阿里巴巴支付寶核實身份,以騰訊微信駁通法官及與訟人,又會否有安全隱患或利益衝突?
要設立網上法庭,必先經過立法層面簡化及修改訴訟規則,港府若有意跟隨這些先行者,大概應趕緊諮詢公眾,讓議員、學者能探討釐清新科技省時省力的潛在優劣。
▲ 杭州互聯網法院上周五正式營運,由起訴、受理至宣判執行,當事人皆可足不出戶完成。(新華社資料圖片)
撰文 : 沈帥青
欄名 : 港是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