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開放網媒採訪 需兼顧秩序自由
發布時間: 2017/09/20
網上媒體近年在香港如雨後春筍般興起,特首林鄭月娥最近正式提出,開放予符合條件的網媒採訪。香港社會講求資訊自由流通,政府及相關機構近年亦研究如何安排網媒參與採訪,如何能做到機制公平合理,並維持原有的採訪機制有效運作,正是其中關鍵。
規定註冊公平門檻 免生混亂
政府現行舉行新聞發布會的做法,一般是邀請已經登記成為政府新聞處新聞發布系統的大眾新聞傳媒機構,這些機構包括根據《本地報刊註冊條例》、《電訊條例》或《廣播條例》註冊或取得相關牌照的報刊雜誌、通訊社、電台和電視台,各自因應投資要求和影響力,各自遵守不同門檻的規管框架,做法行之有效,既能確保採訪過程的秩序,同時做到信息準確有效發布。在網媒採訪上,無論從公平性或實際操作考慮,如何設定相關門檻非常重要。
綜觀世界各地其他政府處理網媒的採訪,暫時還未有較統一的做法,一般都會規定網媒要經註冊、有一定數量的編採人員或證明機構從事新聞報道工作,才會獲邀參加政府的新聞發布會。普遍認為,相關規定是合理的最低要求,否則完全無法想像發布會將有多混亂,而相關規定應同時兼顧實際狀況作出修訂。
香港的網媒不少都以新聞命名,數以十計,網媒的實際數量至今無法說準。假如政府就一些大眾關注的議題舉行新聞發布會,對參加的傳媒機構沒有任何規限,可以想像得到出席的採訪人員的數量會非常驚人!縱然特首提出在場地和訪問時間上會作出配合,相關安排在細節上仍令人不無疑問。除了現場採訪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可以有秩序的發放資訊,當局似乎暫未有提出處理方法。
傳統傳媒的定位相對簡單,做法有長期表現作為參考,持牌電子傳媒更受當局監管,在新聞報道上需依照嚴謹的新聞守則。日後開放網媒採訪,如何甄別出以採訪報道為主打,確保傳統媒體與網媒是在同一新聞水平進行操作,以使現存機制包括新聞發布方式維持有效運作,是另一考慮的實際問題。
如何界定網媒身份 最關鍵
香港向來推崇新聞自由及言論自由,網媒的大行其道亦是社會發展催生的現象。在政府考慮開放網媒採訪之時,必須仔細認真思索隨之而來的各式各樣問題,當中尤以如何界定網媒的身份最為迫切和關鍵。新聞自由可貴,如何在開放資訊渠道的同時,又不至因為採訪報道失控間接影響新聞質素,實有賴完善的登記制度。制定一個能兼顧秩序和開放自由的完善方案,是決定開放網媒採訪前的當務之急。
▲ 香港社會講求資訊自由流通,政府及相關機構近年亦研究如何安排網媒參與採訪,如何能做到機制公平合理,並維持原有的採訪機制有效運作,正是其中關鍵。(資料圖片)
撰文 : 甘煥騰 香港報業公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