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ial

數碼經濟雙面刃 中國怎駕馭?

國是港事

發布時間: 2018/01/27

分享:

分享:

中國數碼經濟崛起勢如破竹:中國佔全球電子商務比重已高達42%;全世界最成功的科技初創企業有三分之一在中國;中國每年的移動支付總額更是美國的11倍;但未來發展面臨巨大挑戰。

擁多元創新系統 消費市場巨

中國數碼經濟的迅猛發展,要歸功於其豐富多元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監管者和政府對技術發展的友好態度,以及巨大的消費市場。中國有7.31億互聯網用戶,比歐盟和美國的總和還要多。

這些因素為中國金融科技(FinTech)市場的高增長預期,奠定了基礎。高盛預測,2016至2020年間,與消費有關的第三方支付量將從1.9萬億美元增長到4.6萬億美元;非傳統貸款人貸款將從1,560億美元增加到7,640億美元;新的在綫導向的資產管理規模,將從8.3萬億美元增加到11.9萬億美元。

中國也正在加快人工智能(AI)方面的投資。根據麥肯錫公司(McKinsey)的報告《人工智能:對中國的影響》(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mplications for China)測算,取決於採用AI的速度,AI技術將為中國GDP增長帶來0.8至1.4個百分點的增量。上月較早時,谷歌AI中國在北京成立,由在中國出生的谷歌雲計算首席科學家李飛飛主持。

但中國仍有很長的路要走。麥肯錫公司的最新研究《數碼中國:賦予經濟全球競爭力》(Digital China: Powering the Economy to Global Competitiveness)指出,美國數碼化程度仍比中國高4.9倍,而且,在中國內部,不同行業的數碼化水平良莠不齊。

衝擊傳統價值鏈 增不確定性

在追趕及縮短差距的過程中,中國將面臨嚴峻挑戰。麥肯錫公司指出,到2030年,數碼化有望改變四個關鍵行業(消費和零售、汽車和交通、醫療、物流)並創造相當於全行業10%至45%的收入。這將對現有的價值鏈體系造成巨大衝擊,增加就業、消費和社會政治環境的不確定性。

為確保數碼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應對突破性技術進步所帶來的產業與社會風險,中國需要實施明智的監管機制。而這就需要審慎考慮各種推動及制約技術進步的因素。

十年前,幾乎沒人預測到中國會發生如此矚目的數碼經濟突破。事實上,中國的兩位互聯網先鋒,阿里巴巴的馬雲和騰訊的馬化騰,創業之初都經歷過失敗。受益於中國對外開放及鼓勵試驗與創新的政策,這兩家公司才能獲得外國資本和技術,並在海外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騰訊在香港上市,阿里巴巴在紐約上市。

他們利用新數碼技術以及中國高質量的電訊及物流公共基礎設施,來撬動和構建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碼服務業,成為中國數碼經濟崛起的先鋒。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平台降低了交易成本、開拓了新市場、擠出了制約生產力提升的傳統中介。騰訊的微信降低了個體之間通訊、交流、協作和社會活動的成本,刺激了跨行業創新。兩家公司的創新成功推翻了製造、分銷、媒體和金融之間的壁壘,幫助中國經濟在規模、範圍,與速度維度同步提升。

中國迅速崛起的新經濟帶來了巨大的生產力、收入和財富提升,是民營企業活力與市場創造力的寫照。但各級政府也為市場創新提供了便利,明智地選擇了在市場發展的初期,對新生事物採取網開一面的靈活政策,監管措施不但允許民企及市場不斷擴張,還讓這些市場成功融入全球經濟。

但基於市場的創新具有內在不可預測性,而與創新有關的預期常常會過度高估或落空。對於中國的數碼經濟,監管和執法的滯後和漏洞加劇了營商環境的失衡,導致金融和債務風險、污染和收入不平均等社會問題。

在中國現行體制下,需要政府來解決這些社會問題。在過去五年中,政府也確實在嘗試解決這些問題,但通常會使用傳統、非系統性,及現成的行政管理工具。在過去一年,中國有關當局逐步收緊了對加密數碼貨幣(比特幣)、互聯網融資平台、影子銀行、跨境資本流動、地方債務及證券市場的監管。

但這些應急措施在短期有其必要,卻無法根除導致風險與不確定性的一些更根本的制度因素,即如何處理創新過程中的失敗、損失,及監管漏洞等灰犀牛問題。中國需要構建更有效的制度與機制來應對企業破產、吸收損失,及管理風險和不確定性。特別是,中國需要健全的破產制度、有活力的多層次資本市場、有效的社會安全體系、可靠的公共住房體系,以及一個旨在降低收入與財富不平等的累進稅制。同時,為遏制一些市場不平衡,中國需引入更強的競爭法、反腐敗機制以及環境監管。

需建公正包容制度 保護產權

數碼經濟先天有利於市場、有利於提高生產率、有利於全球化。但如果沒有有效的監管,數碼經濟可能導致嚴重的經濟失衡,甚至影響到社會穩定。在新經濟對傳統經濟具有大規模衝擊力的時代,在突破性技術進步、人口老化和氣候變化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環境下,這一點尤其重要。

為了實現數碼經濟的潛力,並避免其可能的弊端,中國需要構建公正包容的社會制度來保護產權及確保有效的市場。換句話說,一切都取決於清楚、合理、有效地界定政府與市場的角色。

www.project-syndicate.org

中國數碼經濟發展迅速,每年的移動支付總額更是美國的11倍;但中國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中新社資料圖片)

撰文 : 沈聯濤 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傑出研究員、UNEP可持續金融顧問委員會成員
肖耿 香港國際金融學會會長、香港大學教授

欄名 : 中國經緯

資料提供 : Project Syndicate,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