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丟舊電器前諗一諗 真的要買新?
發布時間: 2018/08/18
冷氣機、雪櫃、電腦等曾是價格昂貴的奢侈品,但今天幾乎每個家庭都負擔得來。若電器壞了或變得過時,不少人都會毫不猶疑地把之棄掉,再另買新的取代。
事實上,有些產品的設計本身就是為了方便用完即棄,例如打印機製造商從售賣墨盒中獲利。很多人為了追上最新型號產品而丟棄仍能正常運作的電視機和電腦。就算想把舊電器維修,也可能不容易又或費用高昂,很多時候購買新電器比維修舊有的來得實際。因此每年香港丟棄約7萬噸舊電器電子產品。
電子廢物有毒 污染土壤水源
很多電子產品含有害成分,若這些電子廢物棄置在堆填區,鉛和鎘等有毒金屬可能洩漏並對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香港把大多廢電器電子產品運到海外棄置。有些情況下,電器電子產品經維修和翻新後會售賣給較貧窮經濟體地方的消費者;另一些情況下,廢料商會把未能維修的舊電器電子產品中還有價值的部分例如銅、金等拆解出來。香港也有個別商人入口電子廢料再拆解,過程並不一定經合法途徑。
若有適切的保障措施,翻新、回收舊電器電子產品可以是一項可持續並能獲利的行業。但另一方面,貧窮的國家則只被用作棄置有毒廢料的垃圾場,這些政府正收緊相關情況的監管。
港府在2010年就這議題進行公眾諮詢,着手準備本地處理電子廢物的框架。2016年通過有關法例後,環境局制定了廢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計劃,簡稱「四電一腦」,並在本月初生效。
從我協助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研究都市固體廢物徵費計劃經驗看來,不論是廢物徵費還是廢電器計劃均是合理和必須的措施,但實施時卻要面對一定挑戰。
首先,從整個流程和架構上要決定哪個部門及人員負責監督的工作,而更大的問題是當中涉及的費用該由誰負擔。
其實,費用誰付這問題說到尾很簡單,因為最終我們每個人都要付出,雖然我們都想由其他人負擔。
廢電器計劃包含「四電一腦」,當中「四電」所指的是冷氣機、雪櫃、洗衣機、電視機,「一腦」是電腦和電腦周邊設備的打印機、顯示器、掃描器。計劃目的是確保在棄置時他們都會得到妥善處理。
現有的回收商需獲得許可才能參與計劃。政府在屯門環保園設立了WEEE.PARK回收及處理。
大家付費 換來乾淨清潔環境
物流方面,銷售商需為購買新四電一腦的顧客,安排免費上門搬走該類別的舊電器即除舊服務。經預約下,銷售商有可能可在同日安排運送新件和移走舊件;否則,認可處理廢電器的營辦商會在3個工作天後另外上門回收舊電器。未能在同一天送舊迎新貨對市民或許會造成不便。另外,沒有購買新電器的市民也可致電熱綫安排免費上門收舊電器的服務。
至於財務事宜,就如計劃的名稱,可見是「生產者責任」,供應商需支付回收費用。
供應商又會否把之轉嫁消費者?坦白說,所有業務成本包括政府成本最終都由消費者和公眾支付,但我們因此會受益於更乾淨清潔的環境和可持續的供應鏈。
打印機的循環再造費為15元,雪櫃約為165元。沒有人會想付出更高的價錢,但希望這能讓我們停一停、想一想是否真的需要例如一部最新的闊熒幕電視機。我們更要為孩子想想,不要把有毒物質留在土壤和水中。
四電一腦計劃乃政府對可持續發展的承諾的一部分。膠袋收費計劃推行之初亦引起不少爭議,現時社會已廣泛接受。另外,政府明年會推出玻璃飲料容器徵費計劃。政府亦正研究飲品膠樽的棄置和回收事宜,相信市民都認同這是必須的。
放在眼前的事實是我們不能再逃避問題,而是要有面對和解決的勇氣。
撰文 : 陳智思 行政會議召集人
欄名 : GREEN 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