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印互有猜疑 印太戰略遏華成疑
發布時間: 2018/09/10
美印上周四(9月6日)舉行首次2+2部長級會議,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標誌美國為拉攏印度作印太戰略支柱,圍堵中國取得進展。美印雖加強防衞合作,但能否成為牢不可破的聯盟卻有待觀察,因雙方仍互有猜疑。
美協議售先進軍火 拉攏印聯盟
這次美印雙方簽署的通訊兼容及安全協議(COMCASA, Communications Compatibility and Security Agreement),為美國向印度出售先進軍火、轉移最先進加密通訊技術鋪路,促進兩軍協同作戰機制,以及加強印軍的防衞能力。因為以往很多印度向美國購入的武器,並無配備較先進的電子通訊系統。
如有分析便指印度早前向美購入的P8I海上巡邏機,便缺乏了其他COMCASA協約國購入時的內置安全語音及數據連接。又如印度計劃購買的一些空防武器,如在協議不落實下,便等於缺少了精準的環球定位系統(GPS)。所以協議對印美雙方均攸關重要。
美國防長馬蒂斯強調美印雙方將繼續攜手合作,而美國將擴大印度作為美國在印太基本主要防衞夥伴角色。
為何美國要如此積極游說印度加入印太戰略系統?
美國五大智庫之一的戰略及國際研究中心(CSIS,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印美關係專家理Richard M Rossow便曾撰文,闡述美印防衞合作對印太戰略的重要性。因為上屆美國政府忽視了亞太地區,以致中國在東南亞勢力坐大,東盟又被分化,讓中國控制了南海,頻繁租借印度周邊地區港口,令中國潛艇和軍艦近年在印度洋頻繁出沒,對太平洋和印度洋均構成威脅。在面對中國這共同敵人下,美印利益將趨於一致。
構建3層安全網機制 遏華崛起
華府宣稱印度洋是未來世界地緣政治和新大遊戲(Great Game)的潛在戰場,不容忽視,有必要將印度提升為印太戰略的主要基石,以便構建3層安全網機制,遏制中國崛起:
1.以美國盟友(即日韓)為中心的東亞安全網
2.以東盟為中心的第二重安全網。輔以美澳日戰略對話和美澳日印四方安全對話
3.以印度洋為中心的安全網。即美國將提供軍事援助,包括以人工和無人空中系統發展沿海雷達強化的海域認知(MDA, Maritime Domain Awareness)、建立能迅速部署人道援助/救災行動的海事平台、增進資訊分享的情報監察和偵機機制。
那麼美國要如何利誘印度加入印太戰略系統?繼特朗普去年11月提出的印太概念,標榜印度的重要性後,華府便逐步推出利誘措施,今年5月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易名印太司令部,象徵意義亦是強化印度角色。此外,在7至8月期間,美國更先後為印太區推動1.13億美元基建和3億美元安全援助,以抗衡一帶一路。
但是次簽訂的協議促進關鍵軍事通訊技術的提供,可算是用最實質的甜頭,利誘印度參與印太戰略,因如上所述,之前印度所買的美國軍火,都缺乏最關鍵導航電子通訊系統。
特朗普積極推動印太,與「美國優先」主義沒牴觸,因為即使美國加大對印太的經濟援助,但這相對中國在一帶一路大手投資逾5,000億美元來說,基本上是微不足道;而時至今日,美國對印度洋的承擔亦並不多,完全符合特朗普不願多花錢的性格,甚至在與印度加強軍事合作上,背後還有美國對印度更多售軍火的動機。
美印加強合作意味印太戰略落實看似邁出一大步,但雙方能否轉化成穩固聯盟卻仍是疑問。因為近年的印度總理總會在美印關係上提出深化合作,但結果總是雷聲大雨點小,印度亦一直小心行事,避免直接和中國衝突。
加上特朗普已表明將缺席11月的東盟峰會、東亞峰會和APEC(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即亞太經濟合作會議),令人質疑美國對印太的投入和承諾有多堅實。CSIS助理研究員克寧也指這對推進印太戰略來說絕非上策。
伊朗原油俄國軍火 礙美印關係
而美印之間最關鍵的兩座大山,更是印度與俄羅斯和伊朗的政經關係,尤其伊朗是印度的可靠油源,每日由伊朗入口約250萬桶原油,但特朗普威脅任何國家11月仍向伊朗買石油,將會受到制裁。若印度無視美國的警告,又堅決向俄購S400防空導彈,這將為美印雙邊關係構成隱憂。
▲ 美印日前首次「2+2」對話,雙方在會談中表示同意加強兩國國防和安全合作。右起為印度國防部長希塔拉曼、外交部長史瓦拉吉、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及國防部長馬蒂斯。(新華社資料圖片)
撰文 : 黃清輝
林禮賢
欄名 : 中美博弈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