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區塊鏈高速增長 金融業汰弱留強
發布時間: 2019/01/24
身處金融變革時代,創新科技層出不窮,當中筆者認為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日漸落地應用,以數據透明性、高度安全性、低成本及高效率,為傳統金融機構提供創新機會。
全球投入資金 明年料近千億
據國際數據公司IDC報告預計,全球投入區塊鏈解決方案的資金於2020年將達到117億美元(約913億港元),5年複合增長率(CAGR)高達73.2%;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則估計,2025年之前區塊鏈附加商業價值將逾1,760億美元,並在2030年急速增長逾3.1萬億美元。
而亦有數據預計,2020年全球大約有66%的銀行和90%的支付公司都會採用區塊鏈技術;而貝恩公司和滙豐銀行的區塊鏈貿易融資報告更指出,區塊鏈技術有可能在2026年將全球貿易額提升約7%左右。無論是哪一個數據和預估,區塊鏈的重要性相信已是毋庸置疑。
面對未來區塊鏈發展趨勢樂觀,勢將支持區塊鏈解決方案的投資激增,現時以北美地區的區塊鏈技術發展擁有最大市場份額,處於領先地位,與此同時亞太地區發展步伐亦不容忽視。
數據透明又安全 低成本高效率
區塊鏈技術出現具有豐富意義,亦有其鮮明特色優勢,例如(一)通過不變性數據和透明度提高效率;(二)通過競爭力價格提升客戶體驗;(三)通過更快速處理提高資本可用性。
由於區塊鏈技術能夠簡化流程,做到實現實時交易與結算,提高資金流動性,從而建立有效競爭性市場,幫助金融機構克服密集型基礎設施的費用成本問題,而這種做法可把目前5%至20%之間的平均交易成本降至2%至3%。對此,一些著名投資銀行例如巴克萊、摩根大通、高盛等,都已經專注於區塊鏈技術在外滙和結算方面的應用措施。
即是說,由於延遲付款、重複帳單、手動創建合同,以及發票因素和其他反覆出現的交易問題,基本上屬於金融範圍的交易服務,都能通過區塊鏈實現正面轉變。具體來說,該技術可以為金融機構提供實時審查、智慧合約、分散式帳本、行動支付等好處,這些具有信任、安全、減少風險、無縫交換資料等技術,都會對金融界帶來巨大影響。
各銀行聯手 開拓區塊鏈平台
須知道,有調查報告顯示,美國金融市場約有5%至10%的索賠屬於欺詐性,相關問題讓美國金融機構每年整體損失逾400億美元。故筆者相信,通過區塊鏈技術將會幫助索賠個案數字大幅減少,事實上像傳統保險機構AXA和Generali早就開始投資區塊鏈技術處理索賠問題。
另外,有趣的是金融機構也在互惠互利狀況下展開合作,好像歐洲七大銀行:滙豐、德意志、比利時聯合銀行(KBC)、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興業銀行、荷蘭合作銀行、意大利裕信銀行(UniCredit)便組成聯盟,共同委任IBM打造以區塊鏈為基礎的貿易融資平台:數位貿易鏈(DTC),目標是促進中小企業國際貿易,更有效地做到國際性追蹤、管理及交易。
值得一提,去年10月底滙豐、渣打和其餘十家銀行聯手開發的區塊鏈貿易融資平台亦正式在香港推出。這個名為eTrade Connect的平台旨在提升高達數萬億美元的國際貿易資金處理效率,讓國際貸款機構申請及批准程序由以前的一年半時間縮短至4小時。
類似這種合作的例子還有歐洲九大銀行合作開發的we.trade,以及全球最大15家金融機構包括銀行、貿易商、能源公司等合作開發的Komgo SA,目標是利用區塊鏈平台去處理大宗商品的交易融資。
深拓區塊鏈電子發票 杜絕造假
而同一時間,區塊鏈在內地的發展也非常迅速。《中國區塊鏈行業發展報告2018》在2018年達沃斯世界論壇上首次發表,認同中國區塊鏈明顯發展加速,涉及金融、認證確權、文化娛樂、數據服務等十個範圍。
對此,中國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便一直探索區塊鏈技術如何加速國際支付的方法,有調查指出,截至去年8月,阿里巴巴擁有區塊鏈專利多達90項,勝過第2名的IBM及第3名的MasterCard。
至於其他中國網絡巨頭的情況,百度就成立區塊鏈科技公司「度鏈」,旗下逾百個部門涉及區塊鏈業務,亦有專門實驗室,並研發了明星商品「超級鏈」。
騰訊的區塊鏈技術則在應用場景上找到新點子:區塊鏈電子發票,於去年8月在國家稅務總局指導下,由深圳市稅務局聯手騰訊落實區塊鏈電子發票項目,宣告深圳成為全國區塊鏈電子發票試點城市。
據傳媒報道,深圳市稅務局、騰訊、金蝶軟件會在首期試點應用展開合作,打造「微信支付——發票開具——報銷報帳」全流程發票管理應用場景。
據筆者的了解,發票造假在中國是個可以製造利潤的生意,也有不少假發票工廠,可見問題嚴重,因此區塊鏈數位發票解決方案,最大目標是希望杜絕偽造發票,當然它也有些挑戰需要面對,例如節點部署問題、數據安全問題、系統性能問題。
無可否認,區塊鏈電子發票能夠實現交易即時信用,全部交易紀錄都不容篡改,因此交易紀錄會形成企業的信用鏈,而這條信用鏈可以產生巨大價值,包括企業的貸款額度、供應鏈金融等。這樣,區塊鏈電子發票確保數據不可篡改,從領票、開票到流轉、入帳、報銷、全環節流轉狀態完整可追溯;而且稅局、開票方、流轉方、報銷方多方參與共同記帳。
汰弱留強非壞事 完善數碼建設
然而,筆者相信,在眾多銀行押注資源開發區塊鏈技術的競爭過程中,通常結果都會是少數銀行取得技術開發成功,透過最強大的平台系統互相連接,接着成功轉向商業用途,同時部分平台將會消失,說到底就是很難出現皆大歡喜局面。
畢竟市場生態汰弱留強並非壞事,大部分平台消失並不代表區塊鏈前途黯淡;相反,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就像處於戰國年代,不同的利益集團透過合縱連橫的策略,務求開拓市場。慢慢地,市場可能會開始了解到,區塊鏈技術,是數碼經濟年代的好工具。
不過,整體數碼的基礎建設,包括系統標準和互通性等,需要整個社會,包括各地政府聯手推動。
當國際上和各地的數碼基礎建設更加完善之後,筆者相信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層面會進一步擴大。
(黃元山教授亦為港大專業進修學院中國商學院客席副教授;前投行董事總經理,為多份財經報章的專欄作家及電台電視財經節目主持)
▲ 區塊鏈技術能夠簡化流程,做到實現實時交易與結算,提高資金流動性,從而建立有效競爭性市場,對金融界帶來巨大影響。(法新社資料圖片)
撰文 : 黃元山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國商學院客席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