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分屬性飲茶 對付節日食滯
發布時間: 2019/02/01
新年將至,又是大啖糕點、大魚大肉的時候。不少人經歷過「多吃壞肚皮」的苦況,不想重蹈覆轍,由中醫師教你如何識飲識食,兼以茶飲來對付食滯。
過農曆年,蘿蔔糕、年糕、鮑魚海味停不了,註冊中醫師黃晶晶表示,不少賀年食品偏肥膩和較難消化,年糕、蘿蔔糕等主要成分為糯米粉、粘米粉,性味甘甜,但從原材料看,是屬於五穀糧食,本來是可以補氣血、和胃,可補充蛋白質和能量,惟甘味食物多吃會生濕,腸胃欠佳,大便不通,濕氣無法通過大便排出,濕到某階段形成痰濕、痰熱等不良代謝物。
鮑魚海味本身屬滋補食物,可補助元氣,但留意多吃也有機會阻礙脾胃消化功能。「特別是海味如花膠、元貝,本身有滋陰補腎作用,蛋白質豐富,糕點與海味一起食,容易導致消化不良。」
食滯致坐立不安
食滯了肯定令腸胃受苦,黃醫師稱較輕的症狀可能是一時半刻不想進食,並有胃脹、腹脹、噯氣和有口氣,坐臥不安。如果本來脾胃就不好的人,可能會有反胃、肚痛或腹瀉;如果本身大便不是日日有得去,食太多賀年食品會加重腸道運化負擔,引致便秘,而舌苔黃厚都是脾胃消化欠佳的反映。
很多人覺得茶尤其是普洱可消滯,黃醫師教路:「茶確有消滯功效,紅茶和綠茶都可以。茶葉品種中,普洱、綠茶都可以加速胃酸分泌,幫助消化。但普洱在茶葉中屬性和,經過發酵烘焙過程後可暖胃散寒、除濕,大部分人士都可飲用,比較不挑體質,而鐵觀音、綠茶就性涼,本身脾胃差,容易腹瀉的人就不適宜飲多。」她建議普洱搭配陳皮,在出外用餐時飲用,可減少食滯。
因應當時寒熱症狀選茶
哪需要分體質寒熱來飲茶嗎?她指,寒熱底只是一個大概的分法,應該就人體當時的情況去釐定飲哪一款茶。「平時怕冷,手腳凍的人都可以熱氣,出現熱性症狀如舌苔厚及黃、有口氣、眼紅、睡眠差。偏熱氣者,可飲1-2杯綠茶、碧螺春和菊花茶紓緩。而有寒性症狀如怕冷、手腳冰冷者,選擇紅茶及黑茶(如普洱)較好,也可飲薑茶驅寒。」
她說若以季節來分,春季可以飲綠茶、花茶,如碧螺春、龍井、茉莉;夏天飲綠茶,生津去火;秋天飲烏龍茶可潤燥;冬天則飲紅茶暖胃。
輕發酵的茶葉味香,如龍井、碧螺春,都屬於性寒的茶葉,的確清熱生津,胃火旺、心煩氣躁,天熱時飲用比較適宜。
紅茶、黑茶屬全發酵、後發酵,性質偏溫,適合胃寒、手腳發涼、體弱、長者飲用,亦可加牛奶、蜂蜜調味。
菊花山楂泡茶解滯
沖茶或者會覺得單調,其實預防食滯,以菊花配杞子、山楂泡茶,也能健脾降脂,黃醫師解說:「酸味可以消食,幫助健脾開胃、助消化,醋、山楂、烏梅都屬此類。菊花、枸杞子都可以養肝明目,是保健佳品。先將食材用水沖淨,泡茶焗20分鐘已可以。惟注意菊花性寒,不適宜食過量。」
﹏﹏﹏﹏﹏﹏﹏﹏﹏﹏﹏﹏﹏
防飽滯 汽水酒精少飲
不少人吃飯慣性飲汽水和喝酒,吃新年糕點及海味時,黃醫師分析以上兩者皆不宜。「汽水含糖精,本身沒甚麼營養,而且大家習慣凍飲,既傷脾胃,而且容易讓人不覺意吃多了。酒精傷肝傷胃,少飲怡情,大飲傷身。酒類含熱量都高,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史的人都要警惕攝入量。」
比起一味靠食物、藥材,她說適當的運動更加有效,散步、氣功都可以幫助消滯降壓。「其實食滯了不能單純用飲食解決,最好是做些運動,例如步行散步一會兒,或者用手順時針按揉腹部和肚臍四周。有時食滯後再飲茶水,可能會加重胃脹腹脹的症狀。」
▲ 新年將至,不少人經歷過「多吃壞肚皮」的苦況,不想重蹈覆轍,由中醫師教你如何識飲識食,兼以茶飲來對付食滯。(iStockphoto)
▲ 海味屬甘味及補元氣食物,但吃滋補食物過多,會阻礙脾胃吸收功能。(資料圖片)
▲ 註冊中醫師黃晶晶指,飲茶後有心跳加速或心悸現象,宜飲烘焙度高茶類如普洱,或者在用餐1小時後才飲茶。(曾有為攝)
▲ 黃醫師指糕點煎過後油份增加,高血壓及高血脂人士要更小心,因為暴飲暴食加上天氣一轉冷,心臟病發的機會會增加。(iStockphoto)
撰文 : 周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