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ial

中醫冬春預防感冒

健營坊

發布時間: 2019/02/01

分享:

分享:

冬季流感肆虐,要多注意個人衞生。其實日常診症,除專職處理痛症外,亦須處理不少外感及上呼吸道症狀,而這段時間診室消耗更多酒精作清潔之用。

中醫核心理論講求天人相應,要保持健康,就必須順應四季氣候的變更。但假若氣候反常,非其時有其氣,或人體正氣不足,便容易患上外感或變生內熱,致各種上呼吸道症狀或高熱症狀。其實,不同季節可見不同類型的外感症狀,例如春挾熱、夏挾暑濕、秋多燥、冬常寒。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要預防冬春交替期間感冒,或減緩感冒的症狀,可參考以下幾點:

中醫經典《內經》有云「冬傷於寒,春必溫病」,冬日應常添衣保暖。清朝中醫學名家張錫純闡明冬季應有足夠保暖,不應貪涼進食生冷,以免影響體內氣血運行,否則易蓄積內熱,至春季借身體陽氣升發之勢,變生內熱或易感受外感熱症。

「冬不藏精」,易衍生春溫。清代溫病名家吳鞠通所言,冬日應避免勞動太過,例如體力操勞過度、出汗太多或房室不節等。否則易耗傷陰液,至春天易感染春溫病邪,出現較高熱或神昏等嚴重症狀。

假若春令太熱,衣服寒溫要適當調節,避免汗出當風。立春過後,氣溫顯著回暖、潮濕,早晚與中午溫差頗大,建議衣服宜輕便多件,按冷熱增減,避免大汗淋漓,傍晚小心吹風患上外感。

此外,亦建議服用菊花薄荷焗茶,對預防冬春感冒有一定幫助。成分有胎菊及薄荷各5克、冰糖1茶匙,早上熱水焗服,每周3次,平素易大便稀爛或手腳冰冷者慎服。

最後,常言作息定時、充足睡眠、飲食均衡、謝絕煙酒,對增強正氣、防禦外感必有幫助。

撰文 : 盧文健 物理治療師、註冊中醫師

欄名 : 理療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