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ial

你是甚麼垃圾?

寫意坊

發布時間: 2019/07/22

分享:

分享:

回到大城上海,頭號問題當然是垃圾分類。「你是甚麼垃圾?」都成了慣常的口頭禪以至笑話,原出於每個小區的垃圾站,現都有大媽或清潔阿姨在問你帶來的垃圾袋究竟放着甚麼?是乾垃圾、濕垃圾、有害垃圾還是可回收垃圾?

於是一個月內(對,推行效率也真神速,雖宣傳多時,但市民都是打到來才會真正意識到要去分辨),大家就得速成地懂分辨出自己家裏產生的各種垃圾究竟歸哪一類。譬如說,一個吃完但仍有剩菜的膠飯盒,又或者吃完的小龍蝦,是濕還是乾垃圾?

市井智慧當然有它的分類指引:豬能吃的是濕垃圾;豬不能吃的是乾垃圾;豬吃了會死的是有害垃圾。只要大家熟習一下,一個月內還是能夠分得清。

而且分不清暫不要緊,有駐站阿姨幫你。典型的上頭賦予少少權力就可以服眾,每個垃圾袋都可以打開檢查,確認無誤才入大桶。可想而知,出現的情況就是全無私隱了,阿姨看你的垃圾也就全然了解到你家裏的生活狀況。

另一大問題,是街頭上公眾垃圾桶消失了。這導致行街者都不敢隨便消費如買零食,因為包裝袋都不知扔哪裏。而更嚴重是舉上海弄堂為例,許多居民過往根本就是要扔家中垃圾到街上垃圾桶的,一旦沒有了,那就只能放路邊,垃圾反而是多了。於是也有了一些苦中作樂的舉動:現在特別流行晚上散步放狗了,因為要把垃圾帶到其他有垃圾站的小區。又或者誇張到,叫快遞小哥來幫手把垃圾送到垃圾站。

疑問不是沒有。垃圾分好後,最終真的按分類來處理?為甚麼推行那麼急?簡直是上海一個月內趕上台灣三十年的速度。

撰文 : 李照興

欄名 : 中國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