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ial

港人權與民主法案 特朗普陷兩難?

國是港事

發布時間: 2019/10/18

分享:

分享:

中美新一輪貿易談判暫告一段落,一如所料,特朗普急於公告天下美方的談判功績,包括「迫使」中國每年購買400至500億美元的農產品,以及在金融市場開放、人民幣滙率、強迫性技術轉讓等達成原則性協議。

選情為重股市要緊 特不能不急

往回看,隨着「通烏門」事件發酵,不論美國左右翼傳媒所進行的民調皆顯示特朗普的形勢相當不利,況且現時已曝光的證據似乎黑白分明,白宮一時難以作出有力反擊。為了挽救2020年總統選舉選情,他必須倚靠在中美貿易談判上拿出成績。同時,特朗普一直以美國股市強勢為功績,可是標普500指數已在2800點水平反覆上落超過一年,除非有重大利好因素,否則指數難有突破。

相反,每一輪中美談判傳出稍為負面的消息,投資者便如驚弓之鳥,因此特朗普求勝心切,既為止血,亦是猴急想拿出「戰果」安撫選民和華爾街。

北京戰略要旨 拖延與若即若離

相信中方也明白特朗普的政治盤算是甚麼。現時中方可選策略包括在敲定第一階段協議文本細節時拉鋸,甚或重複類似2019年5月的策略,例如在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回國後祭出額外要求或否認部分共識。而在第二、三階段的談判,中方更很大機會沿用「若即若離」的手法,展現「最大誠意」之餘卻又讓美方無甚斬獲。總體而言,北京的戰術要旨皆離不開「拖延」二字。

因為從過去兩年觀察,貿戰延長,中國反而有更足夠時間去消化和減少負面的經濟影響,在談判中手握更佳籌碼;相反,特朗普一面吹噓在貿戰之「政績」,其實一面着急,皆因美國實體經濟已漸受關稅衝擊,美國「忍痛」耐力又向來比中國弱,更時刻被不滿的民意情緒左右,特朗普想要在此情此境下連任,如不稍為調整策略,將會困難重重。

談判剛有進展 為港指摘北京?

談判結束後,特朗普在白宮接見劉鶴團隊,更感性地用「love fest」形容中美已重回「熱戀時光」。此時在特朗普面前卻出現了一張新牌——《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雖然在「通烏門」事件上,民主黨對特朗普窮追猛打,但在中國議題上民主共和兩黨卻非常一致,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更多次批評香港政府打擊示威者及警方過分使用武力。隨着法案在眾議院通過,估計在參議院亦能順利闖關。那時候特朗普便要面臨「love fest」的煩惱:美國剛從貿易談判取得一些實際進展,可要為了香港發聲指摘中國這位剛剛重回懷抱的「戀人」?

筆者嘗試在此作一假設:假如特朗普簽署法案,中國有可能提出報復手段,例如限制港美人員交流。中方也可能視美方故意把香港問題引入貿易談判,於是順理成章據理抗爭,令達成「大範圍」協議的難度增加,或談判陷入僵局,此皆符合上述「拖延」之策。(當然,如參眾兩院支持票數達三分之二,則毋須總統簽署仍可通過法案。)

保留不簽法案 下階段要脅華

另一個假設是:特朗普拒絕簽署法案。雖然這做法會令特朗普在討伐香港政府的國際輿論中逆水行舟,卻能避免給予中國攻擊美方「干預內政」,「拖延談判進程」等橫生枝節的口實,同時鞏固那500億美元農產品帶來的農民選票。而特朗普若暫緩簽署法案,也可被視為保留法案作為第二、三階段談判的籌碼,並以此要脅中方。筆者認為這種情況機會較大。

現時距離貿易戰完全平息仍遠,更有擴持日久之勢。中美雙方任何激烈舉措都會讓多年來全球一體化、資本市場自由化的努力毁於一旦。中美固然首當其衝,尤其香港是外向型經濟,示威者冀求的「攬炒」將求仁得仁。

即使像現時「溫水煮蛙」般經濟下調,在不明朗政治前景下,商家也會暫停投資,資金停止滾動,明年的經濟實不堪樂觀。

特朗普很快便要面臨「love fest」煩惱:美國剛從貿易談判取得一些實際進展,可要為了香港發聲指摘中國這位剛剛重回懷抱的「戀人」?圖為美國國會大樓。(新華社資料圖片)

撰文 : 邱達根 香港資訊科技聯會會長、慧科資本有限公司聯合創辦人及董事總經理

欄名 : 國是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