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文章
化粧品禁「磨砂」 保護海洋生態
發布時間: 2019/10/18
最新施政報告出爐,港府有意推行自願計劃,鼓勵商家停止製造、進口及銷售含微塑膠的化粧及個人護理用品。外國已陸續立法禁用,業界亦因消費者關注環保而主動作出改變。
市面上不少化粧品和個人護理產品都含有微膠珠,例如聲稱能夠去角質的磨砂類產品。然而,此類產品含有微塑膠,在卸粧或洗臉後直接加劇海洋微塑膠污染問題。本港環團綠色和平今年研究報告顯示,本港海域整體塑膠濃度達每立方米有2.9件微塑膠,比起3年前大增11倍。這些微塑膠可能黏附有機污染物,影響誤食的海洋生物,被人類吃下後亦可干擾人體內分泌系統。
卸粧洗臉後 微塑膠污染海洋
此類產品內的微塑膠除了污染環境,亦未必有人們心目中的深層潔淨功效。綠色和平前年引述行內專家指,微塑膠只是一種「情感性成分」,沒有去角質的功能,添加只是為了讓用家感覺良好。微塑膠更會為生產商帶來麻煩,因可影響產品成分配方的穩定性,亦容易殘留在生產綫的容器和管道,要花大把時間、水和清洗劑清潔。
據最新施政報告,環境局將全面推廣走塑文化,當中包括推行自願淘汰含微膠珠個人護理及化粧品計劃,鼓勵業界及消費者對此類產品說不。外國現時既有立法禁用、亦有鼓勵商家自願淘汰。美國國會早在2015年因應公眾示威壓力,通過《無微膠珠水域法案》,在3年內逐步及全面淘汰含微膠珠的產品。
各地陸續如美國立法禁用,英國去年1月禁止化粧及個人護理產品含有微膠珠的法例生效;瑞典去年7月生效的法例更延伸至牙膏和肥皂等產品。在亞洲,台北市政府環保局去年宣布派員巡查店家,若查到出售含微膠珠的化粧或個人清潔用品,會罰款1,200至6,000台幣及勒令下架,製造及進口商則會被罰6萬至30萬台幣。
各地已立法 澳鼓勵商家棄用
鼓勵商家自願淘汰此類產品的則有澳洲,當地聯邦及省政府在2016年會議達成協議,鼓勵商家在2018年7月1日前自願淘汰產品中的微膠珠,若成效不彰才考慮立法強制。當地政府去年12月表示,幾乎所有微膠珠已在化粧及個人護理產品內消失,反映自願性質的計劃也可取得成效。
商家之所以自願「走珠」,或多或少都是為迎合消費者需求。歐盟今年1月倡議立法禁止化粧品、清潔劑、油漆等產品含有微塑膠,但歐洲化粧品協會(Cosmetics Europe)表示當地業界早在2012至17年間已減用97.6%微膠珠,與消費者環保意識增強有一定關係。
港府推行自願性質措施,成敗關鍵可能亦在於能否讓市民明白微塑膠之害,促使商家作出改善。磨砂即使作用不大,但不少人可能仍會追求,亦可考慮轉用有機替代品如碎果殼等,減少對環境及個人的負面影響。
▲ 化粧品含微塑膠,在卸粧或洗臉後會直接加劇海洋微塑膠污染問題。(資料圖片)
撰文 : 沈帥青
欄名 : 港是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