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老書蟲結束
發布時間: 2019/11/25
數天前,是北京的老書蟲書店酒吧最後一夜。來不及回京參與,但情景與記憶湧上心頭,那是二○○四年往北京時的其中一個對新時代北京的深刻印象。其時還未流行甚麼多功能跨界空間,而老書蟲已淡定飾演這沙龍聚會地和約見老地方的角色。
它靜守在三里屯最旺街區旁的一棟小房。雖說是小房,但要從地面爬略長的樓梯上去正門口,二樓才是酒吧所在。到禁煙的日子,人們還是要到樓下或三樓的天台抽煙。
也是在北京還沒有那麼多咖啡館的光景,白天它就成為較自由工作者的開會及工地(因有其時較罕有的共享大桌),晚上則成為酒吧。
但最令它與眾不同的,是貼滿牆的書架,主要為英文書,有一欄專放《Lonely Planet》各國版本,在那個旅遊資訊和出國旅遊遠沒發展的時代,有時要找些資訊,或是想隨便翻些書,還是要到這兒。就此,它成為那種典型的老地方,不用特別約,隨時會見到熟悉的臉孔。又或者真要約人,不假思索就約到這裏(是我帶港人遊新北京的其中一個落腳點,有次約也斯在這,把它介紹成是北京版七一吧,之後帶他去旁邊跟麥兜拍照)。
當然,還有每年的文學節、文化沙龍的演講。到近年,還有定期的stand-up-comedy。初期是英文,後來加進中文的。正確地理解,它就是北京版的FCC,那種聚集各國派駐中國記者、NGO成員及知識分子的聚腳地(所以在這個時刻關閉也不奇怪)。隨整個三里屯區的規整,無論原因是違建、生意還是出入敏感人士,它都象徵着那個短暫曾經有過的最開放和自由的北京氛圍的結束。二樓有個很大的玻璃,第一次在這兒看着北京冬天下大雪,室內暖暖的喝着,那一刻是有多樂觀期待着新時代的各種可能性。
撰文 : 李照興
欄名 : 中國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