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ial

《人權法》3大作用 中方出招化解

國是港事

發布時間: 2019/12/04

分享:

分享:

在特朗普簽署後《香港人權及民主法案》(下稱人權法)正式生效,引來了中國連番抗議並開始了反制行動。這對香港以至中美關係都是大事,值得跟進。

3類具體措施 一反忍讓作風

中國先是通過各種外交渠道就此事表達堅決反對及進行了嚴正交涉,但稍出意料者是還很快作出了具體行動來回應,與近期對美方打壓盡力忍讓及「打不還手」的作風迥異。

回應包括暫停讓美機美艦訪港和制裁一批被點名的非政府組織(NGO),更表示或將按形勢需要出台更多措施。對於如何反制《人權法》有很多具體建議,實際上確有很多有效辦法可供中央選擇,只看中央在使用上有無戰略決心及有何戰術取捨。總括來說反制舉措可分三類:

(一)迅速推出的姿態性措施,志在表達對借《人權法》干涉中國內政的反制決心,並向美國發出嚴厲警告。

(二)當美國政府按《人權法》作出具體制裁時,作出Tit for Tat(以牙還牙)的報復,可涉及經貿、外交及人文交流等各領域。這方面的反制要先等美國出招,但可事先公布一些可能措施以起震懾作用。

(三)針對《人權法》的本意及目標出手:該法志在支持香港反共抗中力量由搞亂香港牽制中國。故中方可出重手止暴平亂及整治親美勢力。這乃根治性的釜底抽薪之法,也可測試美國利用香港搞事會去到甚麼程度。

按上述分類,禁美艦是第一類,限NGO是第三類。通過NGO輸送財力、智力及人員乃美國亂港實質行動的一個渠道,另外還有政府及國會等建制渠道,和通過日本右翼及台獨等間接渠道。故限NGO將多少有助止暴平亂:這對反對派及暴動者是個警告,對在區選中大敗的建制派則或有重振士氣作用,中央不會坐視不理香港陷於亂局。在表態方面,除禁美艦外,還可如有人建議制裁推出「人權法」的美國政客。

法案非空文 召喚盟友施壓

中央此次出手無疑是恰當及時:《人權法》的作用不容低估,並非如有人所說的「一紙空文」或「一張廢紙」。生效後便即要實施,先由政府部門評估香港情況及提交報告,再由總統及高官決定出台具體制裁措施。雖然制裁行動的出現會有時差,但《人權法》單憑其存在(包括生效前的立法過程)有三大作用:

首先是給予香港抗中勢力及暴徒道義支持,並提供了國際活動平台,如允許代表到美國陳情和獲得政客、高官接見,從而形成了裏應外合機制。

其次是牽制中國令其不敢放手鎮壓暴亂。這似乎起到一定作用,動亂開始以來中央一直保持着異常的克制,雖不斷高調定性及批判,提出了「顏色革命」、「外國黑手」及「奪權運動」等指控,卻未見實質行動,雷聲大雨點無。這樣既助長了抗中者志氣,也挫傷了建制派士氣。即使不出解放軍,中央在督促港府行動及其他方面仍可大有作為,何況涉外及主權事項本是中央職責所在。

最後,《人權法》為美國對華國策,特別是關乎香港的明確表態。作為遏制中國的一環,特朗普及眾高官、幕僚已多次表明關注香港事態,且把這與貿談掛鈎。《人權法》則反映了政界及兩大黨在遏華及對港立場上高度一致,和正積極落實國會「美中委員會」報告的有關建議。美國早有針對香港的法律如《香港政策法》等可供利用,這次架床疊屋另立新法乃為了專門利用香港動亂而來,同時還立了禁向香港出售防暴武器等法規,更不排除將來會有更多類似法規出台。

表明中央底綫 踏出正確首步

值得注意者還有兩點:一是在國會大比數通過後,不必由總統簽署法案更可於12月3日自動生效,但特朗普還是簽了。這乃向中國傳達明確信息:他本人和美國政府在此事上與國會立場完全一致。並借此警告習近平勿鎮壓示威。

二是法案可在國際上起引領及示範作用,召喚盟友一同在香港事務上向中國施壓。看來日本已受影響:通過日媒放風稱或將不邀請習近平明年訪日。

本來日方一直努力游說習往訪,現在變臉顯示日方可能因香港事件重新與美緊密合作抗中。歐盟的情況更為不妙:早已高調表態且立場趨近美國。

中國出招將有助化解上述《人權法》的三項作用:警告了美國及其盟友、震懾了暴亂分子也保住了建制派信心。更根本者是表明中央有不可逾越的底綫:為此這次踏出了正確的首步,還會走多遠則待觀察。

美國早有針對香港的法律如《香港政策法》等可供利用,這次架床疊屋另立新法,乃為了專門利用香港動亂而來。(資料圖片)

撰文 : 凌鵾 經濟分析員

欄名 : 國是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