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ial

走得「對」比走得「多」更重要

寫意坊

發布時間: 2020/09/02

分享:

分享:

看一個人如何走路,可以看到很多信息。我們的骨架、脊柱排列(Spinal Alignment)和走路姿勢,統統反映當下心理狀態或昔日心理傷痕。例如:一個人的上背部彎曲至拱起,即圓肩寒背,反映他可能有過一種沒人疼愛、缺乏其他人的情感支持、又或抑壓愛的經歷/狀態。中背部位置有問題者,內心或有很多內疚感(常覺自己做得不夠好)。下背部位置有問題者,或曾經歷對物質(如金錢)缺乏的恐懼。這些生理與心理的關係,在傳統主流西方醫學領域裏,或未獲充分肯定,但讀過或接觸過Psychosomatics(身心醫學)的朋友會明白到,一個人外部的生理病徵,其內部心理因素於過程中有重要意義,故會對心理健康與生理狀態的關係抱持較開放態度。

美國心理學家James Laird研究過「大步走」(邁出大步伐、步速輕盈、手臂自然地前後擺動)和「拖步走」(步伐小、肩膀下垂、頭耷耷)不同步態的心理狀態。研究顯示,前者是愉快的,後者的內心則瀰漫着難過情緒。後來,有心理學家問,若我們內在的心理狀況影響外在的生理健康這個方向是成立的,那倒轉(即從改變外在行為去影響內在情緒)又是否可行?

哈佛社會心理學博士Sara Snodgrass,想知道改變走路方式能否影響情緒。她找來一班實驗參與者,A組以大步走,甩動手臂及抬頭挺胸步行三分鐘;B組則聽從指示,拖着步伐小步走,並低頭看腳。結果驗證了行為也影響情緒的假設:大步走的那群實驗參與者,比拖步走的人快樂很多。

新冠疫情持續大半年,個個焗住宅在家,步行是最不需講天份的運動,應該沒有藉口了吧?不想在室外走的,可每日早上聽着愉快音樂來個原地大步走。切記要挺胸收腹、甩動手臂、保持微笑,先把自己脊骨align好,這是很重要的,因骨架筆挺,前面的任脈(主陰)和後面的督脈(主陽)才能通,走得「對」比走得「多」更為重要,然後每天走十數分鐘,氣血運行不在話下,更為當天定下愉快調子。早上時段若能釋放快樂賀爾蒙,就能強化我們的韌力去應對煩瑣事務。

撰文 : 利嘉敏

欄名 : 攻關女子

最新專欄文章 更多

2024/11/05
名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