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聽得到的說話
發布時間: 2020/09/04
曾聽人說過,聽覺是人臨終時最後消失的感知功能。這一直是個謎,因為活着的人沒法確定。每人一生只有一次知道臨終是甚麼一回事,但已不能還陽向他人揭示相關經歷。正如《看見生命的火花》作者陳伊敏這樣寫道:「死亡猶如一扇門;踏進了,門便會緊緊關閉,從來沒有人再回來告訴我們內裏的風景為何。」
先父離世前幾年,有數次幾乎跨進鬼門關,在醫院昏迷幾天,那時我捉着他的手不停地講話:「爸爸,這場是硬仗,我們一齊打。」「爸爸,你陪我多幾年好嗎?」後來,爸爸奇迹地醒過來,我問他,昏迷的時候聽到我在說話嗎?爸爸以第一身道出:「聽到,很清楚,心很想醒來,但身體感覺好重好攰好眼瞓,眼皮想睜又睜不開。」幾年後,他彌留之際,人已沒反應地躺着,但我不理得那麼多,握住他的手、摸着他的頭說了很多話,我想讓他知道我在他身旁,會陪伴他好好地走完此生,心裏就是想着那個我們無法確定的「萬一」他還聽得到。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UBC)的Elizabeth Blundon博士,剛於七月份在《Scientific Research》發表研究結果,對「究竟垂死病人是否還能聽到聲音」,提供了科學根據的第一步。團隊跟當地醫院St. John合作,經臨終病人同意,利用EEG腦電圖探測病人的腦部活躍區和活躍程度,記錄病人清醒有意識時、腦部聽到聲音的活躍程度作為基準綫,再在病人進入死亡前數小時、開始沒反應彌留之際再次探測。
結果顯示,躺在病床上已無反應的瀕死病人,當聽到親人跟自己說話時,其腦部負責聽覺的活躍程度,變得如同清醒時一樣!當然,這研究只是確認臨終病人對熟悉聲音有反應,究竟他們能否完全接收和理解說話內容則尚待證實。但至少,我們知道親人的聲音在一個人彌留之際是有意思的。
有人曾說過,我們走完這生之前,若能好好與身邊人完成四個「道」—道別、道謝、道愛和道歉—那就無憾了。再退一步想,我們是否要等到至愛的人彌留的時候,才好好地道謝、道愛和道歉?有些說話,是否在人仍好好活着、我們肯定對方聽得到兼理解到的時候,說出來更好?別讓本應是聽得到的說話,變成聽不到的說話。
撰文 : 利嘉敏
欄名 : 攻關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