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ial

抗疫更需清新空氣 施政報告怎回應

國是港事

發布時間: 2020/09/25

分享:

分享:

新冠肺炎疫情反覆,年初至今口罩如影隨形,不少市民也許很懷念呼吸清新空氣的感覺。最新一份《施政報告》將於下月中發表,除了投放資源抗疫外,能否回應港人對健康空氣的訴求呢?

香港的路邊空氣質素長年超出世界衞生組織的安全標準。路邊的主要污染是來自商用車輛,包括專營巴士和貨車等,其排放的可吸入懸浮粒子和氮氧化物佔全港所有車輛排放量約95%。政府最新數據亦顯示,巴士排放的污染物佔整體約五分一,包括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19%)、PM2.5(19%)及二氧化氮(NO2)(18%)。可想而知,市民每天通勤,在路邊候車或過路時均暴露於各種空氣污染物中。香港科技大學於2016年更曾發表有關氮氧化物污染源的分析,發現重型柴油車輛(包括專營巴士)及輕型汽油車輛,引致超過4成的呼吸道疾病和肺癌死亡率。

電動巴發展慢 宜清晰交代策略

然而,港府多年來在推動零排放公共運輸,尤其電動巴士的進程極為緩慢。全港6,000多輛專營巴士,只有36輛為電動巴士,僅佔整體車隊約0.5%。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政府將於明年首季推出本港首份電動車普及化路綫圖。健康空氣行動期望《施政報告》能更清晰交代電動車普及化的策略,並涵蓋所有商用車輛,包括公共專營巴士及貨車等,同時制定明確時間表,以電動車全面取締燃油車輛。而由財政司司長領導的「推動使用電動車輛督導委員會」應為制定電動車普及化路綫圖負起全責,並由環境局扮演輔助角色,以加快達至健康空氣及減碳為首要目標,協助制定及推動路綫圖。

低排放區如虛設 促收緊標準

去年香港的路邊空氣污染嚴重,反映路邊空氣污染的NO2及PM2.5水平,比世衞標準高出1.98倍及2.5倍。健康空氣行動今年進行的調查也發現,政府於中環設立的「巴士低排放區」內,有巴士站錄得的二氧化氮濃度超過世衞標準3.5倍,令人質疑所謂「低排放區」形同虛設。

政府即將更新2013年的《清新空氣藍圖》,健康空氣行動敦促當局,藉此大力收緊「低排放區」的規管,將現時歐盟五期或以上的標準,提高至歐盟六期或以上。除了專營巴士外,政府應該考慮一併限制其他車輛,包括小巴、貨車及的士等,亦應擴大「低排放區」的範圍,如擴展至深水埗、葵涌及屯門等空氣污染重災區。

這場世紀疫症奪去全球逾96萬人性命,讓人意識到生命的無常,以及健康的寶貴。空污與疫症一樣殺人於無形,世衞去年將空氣污染定義為「2019年影響健康的最大環境風險」。世衞的數據顯示,全球每10人中就有9人呼吸含有高濃度污染物的空氣,據估計每年因空氣污染造成的死亡人數高達700萬人。抗疫之外,港府更應加大力度,制定明確策略,為市民建立更清新、更健康的空氣。

本港路邊空氣污染嚴重,去年氮氧化物和PM2.5水平,比世衞標準高出1.98倍及2.5倍。(中新社資料圖片)

撰文 : 賴嘉梨 健康空氣行動政策倡議主任

欄名 : 國是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