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本港常見婦科癌症個案增 月經亂.異常出血.腹痛 留意癌的警號
發布時間: 2021/03/29
女士遇有月經周期不規則、異常出血、下腹痛等問題,都以為女人常見現象,但其實以上所說,都可能是婦科癌的預兆。
子宮體癌、卵巢及腹膜癌、子宮頸癌均為本港女性10大常見癌症,據統計,本港婦科癌新增個案有上升趨勢,姊妹們不能掉以輕心了。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最新2018年統計數字,子宮體癌(1,165宗)、卵巢及腹膜癌(664宗)、子宮頸癌(582宗)均為本港女性10大常見癌症,後兩者更是女性致命癌症十大之列。子宮頸癌新症按年增約13%、子宮體癌增約8%、卵巢及腹膜癌增約2%,而這3種癌症過去10年累積升幅合共約53%,因此,婦科癌症絕對是需要高度關注的疾病。
提起婦科癌症,相信大家對子宮頸癌不會感到陌生,但其實子宮體癌及卵巢癌也是婦科癌症之一。婦產科專科醫生朱敏儀講解子宮體與子宮頸癌的分別:「子宮體癌又稱子宮內膜癌,成因大多是因為身體的雌性賀爾蒙而引起。子宮頸癌則生長於子宮頸位置,逾99%也是因為人類乳頭瘤病毒HPV而引致。」由於兩者症狀十分相似,包括陰道有不正常的出血,但在子宮頸癌的患者身上,性行為後出血的情況較為普遍,也可能會有不正常的陰道分泌。
確診子宮體癌需抽組織
定期進行柏氏抹片檢查可否檢查到子宮體癌?朱醫生指這是病人常問及的問題,做柏氏抹片檢查時,會把一個掃於子宮頸位置輕掃,觀察有否子宮頸癌的癌前病變細胞。至於要診斷子宮體癌,便要抽取子宮內膜組織做檢查,放一條幼膠管於子宮內膜抽取組織。如未有性行為的女士未能接受此項檢查,會安排到手術室接受麻醉,進行刮宮抽取組織做檢查。
女性十大常見癌中排第6位的是卵巢癌,若婦女從未生育或從未餵授母乳、有不育紀錄、卵巢被過度刺激排卵,以及有近親曾患卵巢癌,這些也是患上卵巢癌的高危因素。
卵巢癌位於盆腔深處,所以症狀通常不大明顯,大部分病人只會感覺肚子不適、肚脹或吃少少東西已覺飽和食量減少,起初大多以為是消化不良所致。「有患者感覺大小便習慣改變,甚至有病人完全沒有症狀,只是認為自己發胖,要購買大一、兩個碼的褲子,但其實她們體內可能已經有一個10至20cm的腫瘤。」
保守療法須知
那麼如有劇烈經痛是否卵巢癌的徵狀?經痛在生育年齡的女性上十分常見,來經期間子宮肌肉會收縮,所以會感覺下腹不適。部分女士經痛嚴重,有機會是患上良性婦科病,例如腺肌瘤或子宮內膜移位,但這些良性婦科問題不會演變成卵巢癌。
朱醫生指出,大部分婦科癌症也需要切除子宮去治療,但如果患者年紀較輕,而且是患癌初期,醫生會考慮保守療法。「以子宮頸癌為例,可以只切除子宮頸部分而保留子宮;子宮內膜癌則可以考慮用藥物去抑制癌細胞;若是卵巢癌病人,當證實是第一期及只有一邊卵巢受影響,醫生亦會考慮保留子宮及另外一邊的卵巢,使病人還有生育機會。」
惟要注意,保守療法亦有一定風險,而且並不是所有早期癌症患者也適合,醫生會考慮不同的因素,再與患者詳細討論作決定。當商討後病人決定採用保守療法,定期檢查十分重要,需因應不同情況安排抽血、抽組織或進行盆腔超聲波檢查。
﹏﹏﹏﹏﹏﹏﹏﹏﹏﹏﹏﹏﹏
各種婦科癌主要徵狀
子宮頸癌
*不正常的陰道出血,如在兩次經期之前、在性交時或之後或在更年期後。
*其他症狀包括:陰道排出難聞的分泌、盆骨痛楚、背痛(如影響神經或骨骼)、小便出血或痛楚(如影響泌尿系統)、腳腫(如影響淋巴系統)、全身疲倦和體重下降。
子宮體癌(或稱子宮內膜癌)
*不正常的陰道出血,如經血變多、停經後出血、月經周期不規則等。
*將近收經的婦女也要注意是否有不規則的出血,不要以為是停經前的經期而置之不理,錯過及早檢查治療。
*其他症狀包括:下腹痛、小便疼痛、性交疼痛等。
卵巢癌
*腹部腫脹、腹部有硬塊、腹部不適甚至疼痛。
*大便的習慣改變,如便秘或腹瀉、小便頻繁。
*月經周期不規則、更年期後陰道出血。
*腰背痛。
*雙腳腹脹。
*胃口減少、體重驟降、容易疲勞。
外陰癌
*外陰部有皮膚顏色轉變。
*外陰部有結節或腫物。
*外陰部出血。
*外陰痕癢。
陰道癌
*陰道不正常出血。
*性交後出血。
*更年期後陰道出血。
*白帶增多,甚至陰道有水樣、血性分泌物伴有惡臭。
*腰、腹痛。
*大小便障礙,包括尿頻、尿血、尿痛及便血、便秘等。
*嚴重者可形成膀胱陰道瘺(即尿液自陰道排出不能控制)或直腸陰道瘺(陰道內排出糞便)。
作者、責任編輯:周美好
▲ (相片由iStock提供)
▲ 婦科癌症常見的症狀包括陰道異常出血、帶異味的陰道分泌物、小便疼痛或出血、腹部不適或體重驟降等。(相片由iStock提供)
▲ 婦女生殖器官結構:卵巢、子宮、子宮頸、陰道。(相片由iStock提供)
▲ 柏氏抹片檢查時,會把一個掃於子宮頸位置輕掃,觀察有否子宮頸癌的癌前病變細胞。(相片由香港癌症基金會提供)
▲ 有卵巢癌患者以為是肥胖引致腹脹,其實體內可能已經隱藏腫瘤。(相片由iStock提供)
▲ 婦產科專科醫生朱敏儀提醒女士們即使身體無異狀,也應定期接受婦科檢查。(相片由香港癌症基金會提供)
▲ 香港癌症基金會最新編寫了《認識婦科癌》及《情性。育》兩本小冊子,讓大眾了解婦科癌症的成因、風險因素、症狀和診斷等相關資訊。(相片由香港癌症基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