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少講費話
發布時間: 2021/05/17
學期結束前的最後一份功課,就是要學生在限時十五分鐘內,把寫滿二十頁的作品,向班上同學講解。學生乍聽俱覺得是不可能的任務,紛紛議論:「只得十五分鐘?我們有太多東西要匯報啊!」「我們相信要四十五分鐘才夠時間講完啊!」我向他們解釋:
一、畢業投身社會,你們會發現,客戶或上司豈會容讓你長篇大論四十五分鐘,一開始說不出重點,就是費話(多餘的話),職場是競技場,不會對費話有興趣和耐性。愈多費話的人,愈容易被淘汰。
二、要在短時間內把話說完,就要學習篩選重要及次要內容,每一句都只能是精華和重點,這是訓練分析、篩選及組織等綜合能力的場景。
三、有一種軟實力,叫「收放自如」:即一個題目,無論要你用三十分鐘,抑或濃縮到只得三分鐘講解,俱能駕輕就熟、淋漓盡致,這就是收放自如的最高境界,而這種軟實力,後天絕對可以訓練和培養。
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有個著名訓練新人的方法:The McKinsey's Elevator Test(麥肯錫三十秒電梯理論)。新人被委派向大客戶作匯報,難得有大展身手的表現良機,當然好幾晚通宵達旦,就在當日萬事皆備只等客戶出現之際,大客戶CEO忽然現身說:「對不起,我們有突發事件要處理,馬上就要去見律師,不能坐下來細聽講解。你何不跟我一起乘坐升降機,向我闡述你的策略?」乘坐升降機的時間就只有三十秒,如何利用這個瞬間,把大篇幅的講詞濃縮成三十秒的精粹去打動客戶?這就是麥肯錫要新人學習的地方。
我對學生道出現實世界實況:一、沒有人會坐定定給你用不完的時間和耐性,去等你把長話說完;二、費話少講,說話要一針見血,做事要一步到位;三、只有多費話的人,才會覺得講費話的同聲同氣。
學生們明白用意後,個個漂亮地做到了言簡意賅,沒半句費話,看得我老懷安慰。
撰文 : 利嘉敏
欄名 : 攻關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