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兒童 由立法禁體罰開始
發布時間: 2022/04/30
每年4月30日是國際「沒有巴掌日」(International SpankOut Day),呼籲世界各國停止以體罰作為管教兒童的方法。
現時在世界各地,體罰仍然是最常見針對兒童的施暴形式,根據世界衞生組織調查,現時全球有60%的兒童定期遭受家庭成員或照顧者的體罰;亦有研究顯示,向兒童實施體罰,會為他們的身心、腦功能和認知功能發展造成負面影響,同時會影響學業表現和價值觀的建立,成年後有更大機會出現暴力行為、犯下罪行和出現反社會行為傾向。
另一方面,體罰亦會破壞家庭關係,施虐者的行為會為兒童立下負面榜樣,令他們誤以為暴力在親切的關係中是可接受的,或可作為解決衝突的方式。
體罰礙兒童成長 非適當管教
因此,體罰並不是適當的管教方式,除了對兒童的成長和發展造成長遠影響外,同時亦影響兒童作為人類的所享有的尊嚴、免於身體和精神暴力及保持身體完整性的權利。
為兒童建立一個安全的成長環境,是每一位成年人的責任,而法律改革就是最重要的手段。過去40年,全球共有63個國家或地區就全面禁止體罰兒童立法;盡管愈來愈多地方的政府願意立法,但相關法律只保護了全球14%的兒童。
立法禁止體罰,首要目的並非要為了懲罰家長或照顧者,而是為了透過法律,實踐兒童所享有的權利,令他們能夠如同成人一樣受法律保護,免受人身攻擊,並向社會傳達一個清晰的信息:體罰並非一個合適的管教方式,對提升社會對兒童的尊重,以及減少以任何暴力或其他不恰當方式對待兒童,並改變社會文化,帶來正面影響。
由聯合國秘書長所發起的國際消除兒童暴力聯盟(Global Partnership to End Violence Against Children),就以2030年或之前推動各國立法終結對兒童任何形式體罰為宗旨,而香港救助兒童會亦簽署了聯盟所發起的行動呼籲聯署,承諾積極推動以立法方式盡快實現目標。
3方面着手 履行國際公約
身為國際社會及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的締約方,特區政府有責任主動在制定法律及執行政策上,須以確保兒童的最大利益為首要考量作出行動,我們建議政府應盡快就保護兒童推動以下措施:
除了加快推動虐兒個案強制通報機制,以及「沒有保護罪」的立法外,更應全面禁止在任何情況下,對兒童進行體罰及其他殘酷、羞辱式的懲罰;
與非政府機構合作,更有效地推動和普及家長教育,以提升家長及照顧者對非暴力管教兒童方法的知識,同時亦為有虐待或疏忽照顧兒童的高風險家長及監護人,提供強制家庭教育;
於社會推動公眾教育計劃,以建立「虐兒行為零容忍」的文化,讓社會認識體罰對兒童的影響,並提高市民對兒童暴力和虐待個案的警覺,鼓勵他們在遇到懷疑個案時尋求支援。
▲ 為兒童建立一個安全的成長環境,是每一位成年人的責任,而法律改革就是最重要的手段。(資料圖片)
撰文 : 司徒恩 香港救助兒童會總幹事
吳淦濠 香港救助兒童會倡議助理經理
欄名 : 評論‧世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