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到太空出差
發布時間: 2022/10/10
包括今次預備航天員選拔,中國從九五年開始已進行過四次招募。回看最初那次的選拔標準,年齡二十五至三十五歲好正常,較特別是原來身形不能太高,其時準則是身高要一六○至一七二厘米,體重五十五至七十公斤,必須是殲擊機或強擊機飛行員,累計飛行六百小時以上,且飛行成績優秀,最近三年體檢均為A級等。花邊流傳,是不能睡覺時打鼻鼾。
現在包括載荷專家的招募,在太空進行科研,就不一定必須是戰機經驗背景了。不過比例上,還是駕駛員較多,今次選拔十二至十四個名額中,駕駛員就佔七至八個,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則共五至六個,其中載荷專家是兩名左右。有趣的是,今次熱烈在港澳作招募宣傳,不知是否真會「送大禮」給香港人,也收愛國宣傳之效。
機會確真不是沒有,載荷專家獲選的門檻和專業駕駛員不一樣,達到基本標準就可被考慮,而職業航天員的要求會比基本標準要高。訓練的細節,體能那邊還是極高標準的,譬如在離心機上進行超重考驗,考查身體承受重力的能力。在壓力試驗艙接受缺氧耐力檢測、在電動鞦韆上盪,以檢查前庭功能,還要測忍受噪音和震動的耐力。有一個看到都驚,是在頭低腳高的傾斜床上猛搖,測量心臟負荷能力。海盜船玩一陣就過癮,但要持續幾十分鐘,不是人人能過關。
一九九五年那次,一五○六人報名,選出最後十四位,當然包括了楊利偉。不過要留意的是,就算入了最後名單,也不一定能上太空,因講明是預備航天員,選出後要再經三幾年訓練,最後才定誰可以去「出差」。楊利偉就等到二○○三年才上太空。香港青少年對此選拔最大的認知分別,可能是過往明明夢想是做太空人,今天怎就變成了航天員了?
撰文 : 李照興
欄名 : 中國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