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ial

以「原則主導」模式 為三隧分流解困

評論

發布時間: 2022/10/10

分享:

分享:

就在施政報告快將出爐之際,政圈又傳出特區政府正積極處理「三隧分流」方案的消息--由於相關報道和評論多數以「繁忙時段紅隧東隧或加20元」作焦點(畢竟加價相對較易吸睛),於是各方持份者自然會就一般市民乃至「搵食車」司機的負擔能力,為回應傳媒時之關鍵考慮因素。

可是,以負擔能力來考量政策,卻未免有欠周全:與只涉兩大變數(通常是一正一反或一強一弱)的系統不同,過海隧道之「三角關係」,可以產生的各種情況及變化極為複雜。例如有說法指,若紅隧加幅太多而結果導致西隧擠塞,反而得不償失云云,但這類比較往往完全忽略對東隧的影響,且西隧是否真會擠塞、所增加之時間到底有多長,亦難以估算,也就是紅隧加價幅度到底怎樣才叫「太多」,根本無從客觀論證。

聚焦負擔能力考量政策 欠周全

當然,單純聚焦民眾的負擔能力,對鼓動民粹而言,肯定是最方便、也是最易引起輿論反應的顧慮點;然而從解困新聞學角度出發,要針對複雜系統去解決問題,思考模式便該以「原則主導(principle-driven)」,這才是負責任的政府和立法會議員應有之態度。

至於何謂「原則主導政策」?套用到三隧分流的話,箇中指導性原則將涉及3種局限:

(1)紅隧由於本身之地理位置,加價未必一定能夠減少擠塞,誠如有議員坦言「紅隧塞車為死症」,故大幅加價不單未必有效,更可能惹來中產和低收入階層強烈反彈;

(2)西隧由於多數時間使用量低,因此公眾對其功能及角色定位並不清晰,過去既有問責官員指「西隧減價無助紓緩塞車」,也有人支持西隧應長期保持暢通以防萬一;另外有意見認同於市場主導下,西隧不妨索性定位「富人隧道」來分工,但也有建議所有過海隧道當劃一收費,故西隧就算決定減價,其相對價格水平仍未有社會共識;

(3)「不同時段不同收費」的道路使用機制在香港屬於新鮮事物,到底駕車過海需求是否具足夠彈性固未可料,何況實際執行層面涉及大量前所未遇過的操作細節(例如司機因為差數十秒便走出繁忙時間而突然慢駛),前綫員工的「執生」能力着實成疑。

政策局限 需從問題轉化答案

三隧分流要成功推行,上述政策局限便需要從「問題」轉化為「答案」,也就是下列指導性原則--

第一,基於紅隧擠塞大部分時間無可避免,故與其希望紓緩紅隧塞車,更務實的答案應該是盡量「善用紅隧空間」,也就是特區政府一直強調的「效率優先」:基於過海交通增長主要來自載客量較少的私家車,從過海運輸的角度而言,屬於效率偏低,故此特區政府認為,政策重點乃控制私家車使用過海隧道,以騰出有限的道路資源予載客效率更高的集體運輸交通工具,例如專營巴士、校車等等。此外,俗稱「搵食車」的貨車及其他商用車輛,畢竟缺少替代運輸工具(港鐵不支援貨運),故這類車輛使用紅隧之經濟效益,亦明顯普遍高於私家車。

第二,有議員指出,西隧於早上繁忙時間之使用率已達98%,顯示整體過海流量飽和;既如是,盡管西隧的角色定位尚未有社會共識,但從善用資源角度出發,相信所有人也會同意,應當充分「發揮西隧在非繁忙時間之分流功能」。

這答案可帶來的最明顯效益,是透過鼓勵更多司機使用西隧,從而可減少車輛繞道行駛,以及東隧紅隧車龍對非過海交通所造成的影響--假如3條過海隧道在同一時段的收費調整至相同或相若水平,可以鼓勵駕駛者根據行程,選擇最直接的過海隧道,減少出現因隧道費不同而繞道的情況,省卻所衍生的額外行車時間,讓整體道路網之使用率間接得以提高。

第三,實施不同時段不同收費之原意,是希望在令市民避免於繁忙時間駕車出行,或因而選擇改乘公共交通工具,藉以紓緩繁忙時段路面擠塞狀況。然而,作為從未試過的全新機制,關鍵在於「規則簡單易明易改動」--可惜政府初步構思,是將平日劃分為3個收費時段(繁忙、一般、非繁忙),而繁忙時段的設定亦具爭議(早上7至10時及下午5至8時被批太長),如此多技術性選項只會令駕駛者(尤其「搵食車」司機)感到混亂,從而引發意想不到的輿情反彈,甚或令本意甚好的計劃胎死腹中。

紅隧繁忙時段禁私家車 更有效

綜合「善用紅隧空間」、「發揮西隧在非繁忙時間之分流功能」及「規則簡單易明易改動」此3大指導性原則,不難看出與其透過在不同時間調整隧道費來分流,另一個更有效的方法,也許是更簡單又直接的「按車種作分流處理」--針對過海交通增長主要來自私家車而紅隧長期擠塞這點,新做法可索性不准私家車在平日上下班最繁忙的兩小時內使用紅隧。

這個聽起來有點激進的答案,卻肯定簡單易明,且立竿見影地完全騰出紅隧空間予「搵食車」和過海隧道巴士,可謂充分考慮公眾利益。為起相輔相成之效,私家車在非繁忙時間使用西隧,則與紅隧和東隧劃一,而其他車輛的過海隧道費基本不變,減少不同時段不同收費在實際操作細節方面有機會引起混亂的風險。

最後,為求迅速評估新政成效,政府建議新法例容許未來毋須再經立法會審議,便可上或下調隧道費最多15元,以及調整繁忙時段設定時間--此招符合「易改動」的大原則,值得支持,但前提是相關交通數據要即時公開透明,即任何技術性調整皆以大數據為依歸,而不能單純靠長官意志。

作者認為,政府要為三隧分流解困,思考模式應以「原則主導」,才是負責任的態度。(資料圖片)

撰文 : 黃永 言論自由行行政總裁

欄名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