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走好國際化道路 積極參與全球事務
發布時間: 2023/05/06
國際社會上似乎有不少意見認為,香港正在失去以往的重要性、甚至變差了。超過3年的疫情,加上之前經歷的社會動亂,的確讓一些國際媒體對我們產生錯誤理解,因而對我們作出不公平、不公正的負面報道,這些報道加深了外界對我們的誤解,以至到今天仍然有不少人不明其中。
一些觀察員似乎忘記了香港是個充滿活力和豐富生機的地方,我們是全球最大的貿易經濟體之一,服務國家、亞太區以及世界各地的國際金融和商業中心。
回歸20多年來,香港持續繁榮,反映了一國兩制的成功落實,無論是在地方、區域還是國際層面,一國兩制都為香港提供了獨特、寶貴且明顯的經濟優勢。
出入境撤限 港已重回世界舞台
自撤銷出入境口岸及其他檢疫檢測限制以來,整體來說香港已重回世界舞台,雖然有些行業仍在努力面對因全球經濟和地緣政治不穩所帶來的影響,但情況卻在改善中,將來甚至會更強更好。
早前筆者在一個由團結香港基金舉辦的國際論壇擔任主持,讓我更感受到Hong Kong is back,「香港已回來」。出席論壇的講者,包括資深及知名的國際外交官、高層官員、商界及文化體育領袖等,他們分享經驗,並評估在後疫情時代和地緣政治局勢緊張下,如何實現可持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道路。不同領域專家的意見也認為,香港的未來將比以往更光、更亮,而在個別重要和高端價值行業更已取得進展,這些分析都令我放下心來。
在眾多講者中,中聯辦主任鄭雁雄透過視像,對現場觀眾及透過網絡收看直播的人士致辭,帶出了一項重要信息。他說,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中央政府賦予香港比以往更為重要的角色和使命,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將更加凸顯。鄭雁雄亦講述了對未來的願景,認為香港理應保持東西文化薈萃的特色,保持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外語照講、洋名照叫,走好國際化道路,重申當年鄧小平提出的理念之餘,也加入說外語、叫洋名等,的確讓大家更能明白,中央政府要維持現狀,以符合各方最佳利益。
保持原有制度 亦需多了解國情
事實上,香港絕不希望變成內地其他城市,也不想原有的普通法制度、語言、習俗、傳統和生活方式有所轉變;香港人只需要多加學習國家歷史和文化,以便更好地理解國事,並產生共鳴。
盡管鄭雁雄的講話甚有意義,國際媒體卻似乎並沒有太多關注,或許是繙譯遺漏了一些內容;但相信香港可以、並應該發揮更重要的角色。
雖然面對地緣政治的挑戰,但筆者仍然對未來充滿期盼。香港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發揮重要作用,一帶一路是要推動市場的深度融合,並加強不同經濟體之間的聯繫,為亞洲與世界其他地區之間的資金、商品及服務流通注入動力,而東盟是香港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尤其當今國際政治環境十分敏感,我們更要謹慎維持穩固的關係。香港已申請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這是全球現時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若獲批加入,將對我們有更大的得益。
而為了保持我們獨特的身份和角色,我們必須加倍努力,堅持信念,積極參與和合作解決影響着我們及往後世代的區域和全球關鍵性的問題。
在氣候變化、可持續發展、社會管治等全球關注的範疇上,我們可加強與國際夥伴間的討論和合作;同樣地,在多元、公平和包容性等社會議題上,若有國際社會一起努力推動,必事半功倍。
當下,正是我們真正有機會能為全球事務作出貢獻的關鍵時刻,我們必須積極參與,透過合作,共同進步。
▲ 無論是在地方、區域還是國際層面,一國兩制都為香港提供了獨特、寶貴且明顯的經濟優勢。(資料圖片)
撰文 : 陳智思 前行政會議召集人
欄名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