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港大型基建 融資思路怎拓寬?
發布時間: 2023/08/01
過去幾年,為推動本港經濟結構轉型、城市布局優化以及雙城市中心的建設,政府提出明日大嶼和北部都會區的發展規劃。這些規劃給香港發展帶來憧憬。這些大型項目規劃,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根據市場機構的估算,北部都會區的建設成本可能超過萬億港元,明日大嶼的建設成本可能超過5,000億港元。除了基本的建設成本,北部都會區還需要從產業角度增加投資,其所涉及的資金規模也可能超過萬億港元。
發土地債券集資 公私合營解決
如此龐大的資金需求,即便對有盈餘的政府而言,仍然是單一財政難以負擔。政府財力雖然充足但畢竟有限,且近幾年防疫抗疫支出不少,公共開支陡增。對於未來的大型項目,需要量入為出,合理規劃,充分發揮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將有為政府和高效市場更好地結合起來,針對項目的特點使用匹配的融資手段,多元化解決資金來源問題。
針對填海造島、平整土地等土地類型的基礎建設投資,由於涉及的項目體量較大,一方面可以通過發行長期債券的方式為前期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也可考慮土地債券的創新性方式。例如新界等地存在較多的私人土地,針對私人土地的收儲,發行土地債券,即政府通過發行土地債券籌集資金,從私人處收得土地,私人方獲得土地債券,土地債券的優點在於靈活,債券持有人可以用來競投重整後的私人土地,又可以用來交換面積相若的政府新土地,對私人方來說更具吸引力;另一方面,可以借鑑沙田的發展模式,私營部門負責填海、土地建設和融資,土地開發權可授予私人發展商來作住宅和商業房屋發展,以公私合營的方式解決資金問題。
針對鐵路、公路、隧道等基礎設施建設,可以採用多元混合融資方式。一是繼續採用鐵路加地產的開發模式,明日大嶼願景和北部都會區項目包含多條大型鐵路綫規劃,港鐵公司在這方面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可以積極參與到重點鐵路規劃的基建中來。另外,北部都會區的鐵路規劃也可考慮引入深圳地鐵,探索以股份合作的方式共同開發共同經營。
北部鐵路規劃 可引深地鐵合作
二是這類基礎設施項目建成後有穩定收益,可與市場化機構簽訂特許經營協議,特許期滿,簽約方將該基礎設施交還政府或者繼續有償獲得經營權。
三是底層資產具有穩定現金流的項目,在金融產品方面適合通過證券化的方式進行融資,即在底層項目產生或即將產生現金流的時候,發行證券化產品(也可納入互聯互通範圍吸引內地資金),提前回收成本以進行其他投資。
針對創科園區、產業園區、物流園區等商業化程度更高的基礎設施,建議主要通過市場化運作。政府在基建、道路等設施做好後,產業園區的建設和經營可更多藉助市場化的力量。前期可以引入全球領先的基金、園區運營商進行投資,或者通過與深圳、蘇州等產業園合作開發,開發完成後即可藉助這些頭部的基金、地方政府等機構進行招商引資。在園區成熟運營可產生穩定的現金流後,也可通過證券化的方式獲得新的資金,以開發新的園區項目。
設開發性金融機構 融綠色元素
設立開發性金融機構。政府可考慮通過設立開發性金融機構來滿足本港大型基建的需求,開發性金融機構可以牽頭通過長期銀團貸款的方式,吸引商業機構參加銀團,從而撬動更多市場化基金。開發性金融機構在產業園區的建設、運營、招商引資等方面都可發揮重要作用。
本港的外滙基金、強積金等可加大投資。現時外滙基金的大部分投資均投資於香港以外地區,放寬現有外滙基金使用限制可為香港基礎建設提供更多支援。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可讓投資組合更多樣化,我們看到很多國家的養老金都將一定比例的投資配置到基礎建設投資上,本港的強積金也可逐步探索增加配置。
融資和開發過程中注重融入綠色因素。明日大嶼願景和北部都會區兩個發展規劃都應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將綠色和可持續原則融入開發的理念和流程,通過綠色融資、可持續融資、社會責任融資等方式,助力香港實現綠色及可持續轉型。
▲ 對於未來的大型項目,需要量入為出,合理規劃,針對項目的特點使用匹配的融資手段,多元化解決資金來源問題。(資料圖片)
撰文 : 譚岳衡 全國政協委員、立法會議員
欄名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