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派面目模糊 何以戰立會
發布時間: 2016/07/18
立法會選舉正式進入提名期,候選人是否支持梁振英連任,幾乎成為各個大小訪問、公眾論壇中的「例牌菜」。建制派近日陸續發功,宣示立場,展示批評梁振英的一面。無可否認,「挺梁」或是「反梁」,足以影響各個派別的選情。
靈活多變賣點 恐淪模稜兩可
今年的選舉特別熱鬧,除了泛民建制混戰之外,多個宣稱中間派的團體或人士,亦會加入戰團。一方面,幾乎所有的中間派表明,要反對梁振英連任,定位與泛民相近;另一方面,他們極力建造,非建制非泛民的形象,主張走第三條路,突破政治困局。
中間派會否如願以償,進入議會,目前仍然言之過早。但是現時中間派的最大賣點,一直惹人詬病:他們力爭成為關鍵少數、對關鍵議題、於關鍵時候、發揮關鍵作用。但究竟甚麼是關鍵?或者何時是關鍵?一般選民甚至支持者都未必清楚。
對支持者而言,中間派靈活多變、凡事留有一手,手法務實可取;但對反對者而言,中間派的立場自然模稜兩可、含糊其辭,難以擺脫的騎牆派的惡名。究竟要採信哪一方說法,讀者可以自行判斷。
有一點肯定的是,當面對極富爭議性的政策,例如版權修訂條例、醫委會改革、甚至基本法23條,中間派會視作關鍵議題嗎?會是支持或是反對的關鍵呢?目前為止,大部分中間派參選人,仍未清楚表態。
比例代表制下 不清晰難吸票
他們在相關的政策和法案上,又會採取甚麼的手法來表達自己的立場呢?是「循規蹈矩」的在議會發言,按照議事規則乖乖投票,並接受相關的結果;還是積極進行議會抗爭,由「和平」的不停發拉布、要求清點人數,到「暴力」的投擲物件、衝上主席台,各候選人會採用甚麼策略呢?需進一步的闡釋。尤其是當建制派的工聯會郭偉強也使用「掟政綱」這種帶有抗爭意味的手法,表明自己相當堅持「和平理性」的中間派候選人,就更有必要向選民解釋一定要100%「按規矩來」的理據所在。
另外一點,則關乎大家對特首梁振英的態度。現時不少人均打着「反梁」、「要求梁振英」下台的旗號,那麼,他們究竟有多「反梁」?又為了「反梁」,他們會「去到幾盡」?由輕的發言和投票反對梁振英的決策,到重的正式提出彈劾梁振英的議案,候選人會選擇哪一個?這些都是選民非常有興趣知道的。
還是那一句,在比例代表制下,候選人需要在政治光譜上有極為清晰的定位,方可以吸引到特定群體的支持,從而當選(如民主黨的溫和、人民力量的激進、新民主同盟的本土等)。一眾中間派的候選人能交出更為詳細的政綱嗎?未來一、兩個月便見分曉。
http://newhongkonger.blogspot.com
▲ 當建制派的工聯會郭偉強也使用「掟政綱」這種帶有抗爭意味的手法,對於堅持「和平理性」的中間派候選人,就更有必要向選民解釋一定要100%「按規矩來」的理據所在。(資料圖片)
撰文 : 周日東 新力量網絡研究員
鄺英豪 新力量網絡研究員
欄名 : 新香港人
機構 : 新力量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