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ial

完善市場經濟機制 習強國夢關鍵

國是港事

發布時間: 2017/11/09

分享:

分享:

十九大報告指,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不平衡不充分 發展質量仍不高

因此中國經濟增長就得由以往的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效率的增長,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而要實現這目標,就要着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不斷增強中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美國經濟學家奧爾森就指出,一國的繁榮就在於是否建立起擴展型政府,這政府能保護私有產權,有效保證合同的有效履行,保護弱勢者的利益不受到侵害,這些都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在十九大報告中就明確指出,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

為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最有效的配置資源工具?這在於市場經濟的核心就是分散化決策,讓每一個市場當事人,無論是企業、個人或政府,都能夠根據自己的約束條件及市場價格機制做出最優的選擇。這既可調動與激勵每個人的積極性,也能讓那些判斷失誤的人淘汰出市場。

目前中國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比如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創新能力不夠強,實體經濟水平有待提高,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民生領域裏短板不少,都是市場經濟機制發展不完善不充分所致。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家電行業、建築材料、汽車、互聯網等類似的行業很快繁榮起來,能夠在產量及質量上領先世界,很大程度上就與全面引入市場經濟機制有關。

市場機制不充分 成樓市毒瘤

目前中國仍然有許多行業及產業面臨着一系列發展困境,因為這些行業的市場機制沒有起作用,甚至仍處於政府的行政主導下。比如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看上去以市場價格機制運行,但中國樓市到目前為止仍是產出的商品(即住房)市場化,但主要的要素非市場化。政府要通過行政方式左右這個市場易如反掌,特別是住房這種特殊商品(價格由賣方主導)更是如此。

所以從2003年開始,盡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調控政策來遏制房價,但房價愈調愈高。即使到現在行政性調控無所不用其極,使市場價格機制無法起到多少作用(調控後銷量急降,但房價則可不下來甚至上漲,與消費性產品的供求關係完全背離)。市場機制發展不充分成了中國樓市發展的一個毒瘤及癌症。

政府隱性擔保 金融亂象橫生

還有,中國的金融市場看上去市場化程度很高,比如現代金融市場的產品、工具、機構、組織等紛紛引進中國,但實際上與歐美有本質上的差別:一是金融市場是對信用的風險定價,交易的就是信用。但歐美的信用是由市場長期演進而成,並形成一套相應法律及司法體系,但中國金融市場的信用仍是政府擔保或隱性擔保,不僅政府會過多地參與及干預市場,金融市場的當事人更具有過度投機的本性,因為其行為成本可轉移整個社會,而收益歸自己。

二是中國金融市場的價格機制看似市場化程度不低,無論是利率還是滙率,但中國的基準利率是商業銀行一年期存貸款利率,而歐美的基準利率基本上都是貨幣市場的利率。中國央行直接給商業銀行信用風險定價,歐美則通過傳導才能反映到商業銀行利率上去。正是這種價格機制不同,中國金融市場的亂象也由此而生。

目前這樣的情況隨處可見,因此如何建立起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體系,就得加快經濟體制改革,真正讓市場機制成為整個社會資源配置的基礎及核心。這是實現中國強國富民發展藍圖的關鍵。

十九大報告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經濟增長就得由以往的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效率的增長,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法新社資料圖片)

撰文 : 易憲容 青島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欄名 : 中國經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