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中醫論袪濕
發布時間: 2018/08/15
不少人一說自己濕重便飲袪濕茶,事實上袪濕不當,不單疲倦感覺有增無減,還會有機會影響脾胃及令新陳代謝功能減慢。
怎樣從一個人的外表看到濕重?簡單來說是從舌象,從舌苔好厚及白,可估計這人比較濕重,正是中醫「望」,當然應加上「聞、問、切」,以確切深入了解其病機理。
在中醫角度,濕可分為「寒濕」和「濕熱」,寒濕者會手腳冰冷、面色青白、經常肚瀉、打冷震等。
而濕熱者則易口氣重、牙肉腫痛、便秘、小便黃、汗味重、面油多等。濕是因為身體內的水液運化失調而成,水濕停滯,身體毛病便接二連三地出現,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濕重容易令人感到疲倦和胃口差,令消化功能下降,直接影響食物和營養的吸收。若水濕積在四肢,除水腫外,手腳還會有笨重感,活動不靈活。
另外則是體質問題,體虛、肥胖的人特別容易有濕重問題,而此類型的人脾胃功能亦相對較弱,如果只着重袪濕,因淡利袪濕之品多性偏涼,容易損害脾陽,新陳代謝功能便會減慢、消化功能差,更加減低脾運化水液的能力,反而加重痰濕。所以筆者經常跟病人說,袪濕茶不是沒效、不是薏米不能袪濕,而是需辨明濕之性質屬寒屬熱、是虛還是實,按不同情況,有時要健脾疏肝、有時要清熱袪濕、有時要濕化寒濕,須辨證論治。
基於讀者要求再提供湯包資訊,建議在服用前諮詢家庭中醫師,以清楚了解自身身體情況是否適合服用。
袪濕湯包:赤小豆 30 克、扁豆 30 克、生薏米 30 克、熟薏米 15 克、川萆薢 12 克、荷葉 15 克、蓮蓬半個、燈芯花5個,下水煎飲。
▲ 袪濕不當不單疲倦感覺有增無減,還會有機會影響脾胃及令新陳代謝功能減慢。(資料圖片)
撰文 : 張琛 註冊中醫師
欄名 : 醫琛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