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腦細
發布時間: 2020/05/28
美國密芝根大學心理語言學教授Julie Boland,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有些人很喜歡在社交媒體上,指出人家串錯字及文法錯處,於是她着手研究這些對人家(很多時是根本不認識的陌生人)錯誤很敏感,甚至愛死咬不放的人,有甚麼人格上的特徵呢?
她以心理學中經常被應用的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Assessment(人格結構五大因素模型),去測試參與者的性格。她的研究發現,那些比較外向和開朗的人,不會當別人的文字或文法錯誤是一回事,他們會認為對方表達的意思和思想更為重要。相反,在網上專門挑剔別人串錯字或犯上文法錯誤的人,通常都擁有以下性格特徵:內向、不容易信任人、難跟人妥協/合作、難寬恕別人、思維上較狹窄和沒有彈性、不接受偏離規範的事情,總括來說,屬於人格不太可愛的人。
雖然Boland的研究很初步,並未把參與者的其他特質,如教育水平等一併研究,但亦能提供到一些方向,給心理學者了解不同人格在網上呈現的行為。
無論是語言抑或其他範疇、網上抑或實體,我一向對那些忙於管別人事的人感到匪夷所思。心思和時間統統往外洩,那還剩多少心神可留給自己好好做些有品質、有水準的事情呢?把自己的存在感刷在挑剔人家的小小錯誤(如串錯字上)、然後嘲笑或謾罵的人,其人生不知到頭來會如何?一個人的一生有太多自身管理(Self-management)要學習-管理好自己的生活、人生、工作、健康、關係等等,自問人到中年,不少自身管理仍有進步空間,做好自己已經難,何來還有精力和資格管他人芝麻綠豆、挑人骨頭之事?有一句引文我很喜歡,亦是很好的提醒:Great minds discuss ideas;average minds discuss events;small minds discuss people。狹小的頭腦,窮其一生緊盯別人之事,往往一事無成。
撰文 : 利嘉敏
欄名 : 攻關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