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ial

被遺忘的華人 911空姐與野外廚師

國是港事

發布時間: 2020/09/17

分享:

分享:

昨天談到全美最大的加州華人社區,出現搬離加州的討論聲音,因為民主黨州政府出台的政策,把華人的發展空間減少,就像即將在11月大選日公投的平權法案如果實施,會令華裔學子入讀公立大學機會大降。加州華人曾經在這片移民土地作出貢獻,卻好像得不到尊重,或無人知曉,或已被淡忘,今天介紹的兩位加州華人就是例子。

登上死亡航班 匿廁所報告狀況

每年9月21日,是三藩市「鄧月薇日」(Betty Ong Day)。鄧月薇,並非美國華裔政治人物、官員或議員,而是一位空姐。她的名字很普通,但臨死前做的事絕不普通。19年前的9月11日,像往常一樣,她登上執勤的美國航空11號航班,但是她沒有機會落機。在近3,000人的911遇難者紀念碑名字中,她的名字在顯眼處。

當天早上8時許,航班起飛不久便被恐怖分子挾持,控制了頭等艙,他們放催淚氣,迫使乘客與服務員向飛機尾躲避。鄧月薇在這時躲進洗手間,通過機上電話聯繫到地面,報告機上狀況。她在8時46分11號航班,即第一架飛機撞向世貿中心前23分鐘,就一直在報告所知情況。悲劇最終避免不了,這段錄音記錄了鄧月薇45歲生命的最後時刻。雖然她自己不知道,在危急時候她這通電話,最先令美國人知道受襲,當局決定要求所有飛機立即降落。她保持鎮靜提供的資料,亦為調查劫機者身份提供重要綫索。

鄧月薇祖籍廣東開平,在三藩市長大,是第三代移民,父母退休前在華埠開雜貨店。她自小愛坐飛機,選擇了入職航空公司,從行李部做起,到當上機艙長。身邊人的評語:積極、樂觀、人緣好,樂於助人。出事前,她和姐姐約好下一個星期結伴度假,結果事與願違。鄧月薇出殯那天,數百名不同膚色人們到靈堂弔唁,她的骨灰如今安放加州墓園。喬治布殊總統曾寫信給她家人表達哀悼,稱讚她的英勇。美國人稱鄧月薇是「美國華裔英雄」,在華人圈中,她不但是美國英雄,也是華人的英雄。

有另一種英雄,是默默無聞的。加州中部有一個地方我很有印象,就是Yosemite National Park,並不單單因為它著名且美麗,而是它的中文名改得實在太好--「優山美地國家公園」,音譯又意味傳神,不知是哪位高人所改?一個世紀前,有一位華人廚師在那裏做了大餐,成為改變「優山美地」歷史的一分子。

如今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優山美地」在1890年正式建立,是美國「國家公園」概念的雛形。林肯總統在更早前已將附近一帶劃為保護地。公園內有一座山峰叫Sing Peak,來自一位叫Tie Sing的人,中文一般稱呼作泰星,他就是那位華裔廚師。

泰星受僱於一位地理學家,在該區當廚子20多年。1915年,那裏迎來一批重要客人。當年一個名叫馬瑟(Stephen Mather)的人,游說聯邦政府成立專門部門,設立並管理國家公園,政府委託他研究可行性。那年夏天,他帶領10多人隊伍去到「優山美地」,包括官員及私營企業成員等,來一次為期兩周的遠足作實地體驗。泰星被選中擔任隨隊廚師,聽落是平常差事,但求無過就可以。

花心思煮大餐改寫「優山美地」歷史

泰星可不這樣想,在這兩星期當中,他做的早午餐有:麥片、雞蛋、熱餐包、鬆餅、楓糖漿、牛扒、薯仔、新鮮水果和咖啡。晚餐是:湯、鱒魚、肉扒、炸薯仔、四季豆、新鮮麵包、熱蘋果批和咖啡。即使是在家中餐桌,這些看來也很豐盛,但說的是105年前,在森林裏搭起餐桌,食物靠騾子馱着,10多人一日吃幾餐。

為了讓食材保持新鮮,他想出用濕報紙包着生肉,為了能讓成員吃上新鮮麵包,他每天早上揉麵團,成員們在日記裏,把他稱作「山裏的美食大廚」。

為期兩周的野外勘察成為了一次愉快旅程,成員們印象深刻,都支持要保護好像「優山美地」這種地方。翌年,聯邦政府正式成立國家公園管理局,馬瑟獲委為第一任局長。在歷史資料裏,找不到泰星哪一年在哪裏出生,甚麼時候到美國?19世紀,移居美國的華工,在金礦資源日少,未能做礦工後,不少便當上廚師或洗衣,泰星只是其中一個早期華人移民的故事。美國有今天,他們很多人功不可沒。

華人在美國歷史上的參與度,可能比人們想像的更多,只是身影消失後,很多片段也沒有被記住,對社會的貢獻像被抹去。更可悲的是,那些偶爾的添加,那種因為不夠大聲反抗,被添加的種種不公。

撰文 : 馮兆寧 資深媒體人

欄名 : 美國透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