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ial

侵侵抗疫如散沙 應學國父戰勝天花

國是港事

發布時間: 2020/09/23

分享:

分享:

人多數怕死,部分人經歷了一些事之後或許不怕,但沒人會想死得不明不白。我曾在這裏談到美國國父華盛頓因為喉嚨劇痛,醫生斷續為他放了約4成血後,不治去世。今天放血療法被認為是偽科學,但在當年是正常醫療手段,人人都接受,華盛頓亦相信,所以才沒有反對,亦不知道自己死得不明不白。

不過,華盛頓亦擔心自己未死被人當死,臨死前吩咐秘書一定要等3天之後才下葬。這種做法當年頗普遍,以免被醫生誤判死亡。當秘書表示明白之後,華盛頓說出死前最後一句話:Tis well,意思是「那就好」。

華盛頓和美國今天的新冠肺炎死者一樣,都是死得冤枉。美國新冠確診人數逾700萬,死亡總數超過20萬,仍然是全球第一疫國。疫情下,美國人看不到特朗普展現領導風範的時候,反而甩甩漏漏,不瞻前不顧後,作為一國領袖,看不到令人眼前一亮的成就。

華盛頓視天花最危險敵人 全軍種人痘

在抗疫上,這位第45任總統應該向第1任總統華盛頓學習,如果不是華盛頓夠果斷,今天可能亦沒有美國。18世紀照相技術尚未問世,華盛頓沒有留下照片,但就有不少畫像,只有小量肖像記錄了他面部的粒粒麻點,是天花留下的印記。華盛頓是天花康復者,19歲時在英屬巴巴多斯感染,幸好不嚴重。

天花在歐、亞、非大陸至少有數千年歷史,據傳天花約於公元一世紀,即漢朝時傳入中國,由戰爭中俘虜傳來,故名虜瘡。中國人後來知道得過天花而存活的可以終身免疫,順治皇帝因天花去世後,並非長子的三兒子繼位,有一種講法是多少與他已出過天花不會再染病有關,他就是康熙。中世紀歐洲天花流行,英女王瑪麗二世、俄國彼得二世等都是感染天花而死。18世紀,歐洲死於天花的人數以千萬計。隨着歐洲人對美洲殖民,天花傳到美洲,同樣造成大量人口死亡。

當北美殖民者向英國宣布獨立時,一場天花瘟疫亦正肆虐北美大地。近幾十年,愈來愈多歷史學家認識到,在反英獨立戰爭當中,身為總司令的華盛頓,對戰爭結果影響最大的,並不是對付英軍的運籌帷幄,而是戰場背後一場沒有硝煙的秘密戰爭中他所作的決定,一場他和天花打的仗。

當時英軍打到去北美,大敵當前之際,華盛頓卻稱天花為「最危險敵人」。天花平均死亡率高達30%,軍隊三分二以上傷亡,並非來自敵人,而是天花。他統領的各殖民地民軍,部分已染過天花,具有抵抗力;但從鄉村去參軍的,之前從未接觸過天花,很快大批被感染,並在軍中傳播,死亡人數遠遠超過與英軍作戰的。

英軍沒受天花影響,因為他們接種了人痘,即是預防天花的接種技術,稱為「人痘接種術」(Variolation)。這種技術18世紀由中國引入歐洲。據文獻所載,早在明朝以前已有種痘,明朝中期有意識地利用這個原理來預防天花,具體做法是把天花病人的痘痂研磨,吹入人的鼻腔內,或者讓受種人穿上天花患者的衣服,受種人不死的話就可免疫。

當時北美亦已由歐洲傳入這種人痘接種術,但殖民地聯合政治權力機構--大陸會議嚴禁接種,因為有死亡風險。1776年,華盛頓的軍隊轉戰紐約等地,遭受一系列挫敗,傷兵滿營,病兵更多。華盛頓明白,不控制天花,美國沒機會獨立,他主張為全軍接種人痘,卻面對很大反對聲浪。

他於是利用自身早年感染天花的經歷,加上抱持科學態度的解釋,向官兵和持懷疑態度的大陸會議代表,道出接種的優劣,再借助勇挫英軍為他帶來的個人威望,最後獲得支持,他下令全軍接種人痘。

英軍在嚴冬天寒地凍加上戰役受挫,需要休整,也幫了華盛頓一把,令接種的士兵有數個月喘息恢復期。就這樣,在天時、地利、人和配合下,得以保存實力的華盛頓軍隊在法國援軍加入下,打贏了美國獨立戰爭。

特坐失時機不作為 不跟科學亂咁嚟

18世紀末,英國醫生詹納發明了牛痘疫苗,才取代人痘,改進後的牛痘接種危險性小很多。天花在1979年滅絕,歸功於牛痘接種。從人痘到牛痘,其中包含了中國人貢獻的智慧。中國人先用的人痘,傳到美洲,幫了華盛頓一把建國獨立。如今,美國指摘中國將新冠病毒傳入美國靠害,疫苗研發上兩國亦打「口水戰」,一個說快過人,一個指人家造的一定不會用。如此再想下去,歷史有時真箇令人頭痛。

瘟疫每每改變人類歷史進程,每次疫情,都考驗帶領國人抵抗的領袖,其智慧及領導能力。華盛頓在絕境中,挽救軍隊免遭天花吞噬;他沒有迷信,而是從經驗和科學出發,作出理性決策,並且有效地堅持執行,造福人民。反觀新冠疫情下的特朗普,坐失時機不作為,除口罩話無問題,唔跟科學亂咁嚟,強迫下屬只講係,急推疫苗話救世,實則成效未到位,如此落去真係弊,成個美國都閉翳。

撰文 : 馮兆寧 資深媒體人

欄名 : 美國透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