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禁令被叫停 華人告總統創歷史
發布時間: 2020/09/22
互聯網上有一段約3分鐘的短片,名叫《我與微信》,講述美國紐約華人與上海的親朋等,透過微信聯繫的溫情片段。它並不是微信自己搞的廣告,而是著名導演李安紐約大學電影學院的華人學弟學妹,為維權而拍攝的,是美國華人罕有起來,與美國總統對抗的歷史性行動其中一環。
美國加州北聯邦地區法院一名法官,在星期日政府禁令生效限期前,頒下初步禁制令(Preliminary Injunction),把WeChat(微信國際版)下架及禁止該程式在美國交易的命令叫停。原本按照美國政府的命令,WeChat在美國不能再繼續下載,也不能更新,微信也不能支付和轉帳。此次成功叫停總統令,被形容是「美國華人一次來之不易的歷史性勝利」。那麼,具體是甚麼人在背後推動華人做這件以前不夠膽做的事呢?
美微聯會打官司 涉5美籍華人律師
今次打官司的原告,是美國微信用戶聯合會(U.S. WeChat Users Alliance),簡稱「美微聯會」,是一個新澤西州非牟利組織。我到他們的網站看過,上面的介紹這樣說:「我們代表的,只是美國境內的那一眾喜歡沒完沒了刷朋友圈、等着盼着搶紅包、熱火朝天打表情包大戰的,最最普通的微信用戶們。」該組織聲稱,與騰訊公司完全無關,也與微信沒有瓜葛,亦不代表任何政府及政黨。
「美微聯會」是由5位美籍華人律師共同發起的,包括曹英、朱可亮、倪非等,他們分別在不同的州執業。他們指出,WeChat在美國有大約1,900萬用戶,當中幾百萬華人用以和中國國內親朋好友日常通訊。另外,很多人包括非華裔人士的生計,亦靠微信發展並維持,一旦微信全面被禁,經濟損失巨大。在法律層面,美微聯會認為特朗普的行政命令,本也具有太多可指摘之處,所以用法律手段來捍衞自身權利。
他們除了運用自己法律知識打官司,亦發動全美華人支持,包括籌款作為訴訟經費、招募義工、尋找專家證人,以及聘用頂級律師團隊等。不少在美華人捐款支持和總統打官司,至今籌到逾40萬美元;而本文開頭介紹的影片,就是一些年輕華人自發,參與這場對抗美國總統與美國政府行動的一份貢獻。
發動全美華人支持 籌款招募義工
今次法官的裁決,同意原告「美微聯會」所指,總統令以及商務部實施細則,都實際造成了在美國境內全面禁封微信的效果,可能違反憲法第一修正案,第一修正案保障公民言論自由。微信禁令亦對在美華人造成歧視性影響,或違反平權條款;總統令用詞模糊,則可能違反憲法第五修正案對程序正義的條款。
法官又認為被告代表,美國司法部所提供微信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證據,明顯不足。在衡量禁封微信所造成的重大傷害,和美國政府製造該傷害的模糊不清理據後,法官頒令在最終判定總統令和實施細則是否違憲之前,臨時禁制實施有關命令及措施。
美微聯會今次訴訟,困難極大。他們表示通過法院程序挑戰和推翻總統令,本身就具有極高難度。在美國200多年歷史中,共頒布過逾15,000個總統令,只有極少數被法院限制或否決。其次自911之後,美國總統在國家安全問題上的各種決定,各級大小法院均給予尊重,所以今次訴訟難上加難。封殺令實際上針對的是美國華人,而華人人口所佔比例極少,又因文化程度參差不齊等,一向不夠團結,動員組織很不容易。
本案現階段成功的歷史意義,在於美國華人首次在法院成功挑戰總統。在當地華人眼中,美國歷史上至少出現過三次歧視華人的現象。第一次是1882年的《排華法案》,專門針對華人,禁止華人移民美國,直到1943年才被取消,國會立法來歧視某一族群,在少數族裔眾多的美國,只有華人經歷過。第二次是1950年起冷戰開始時,美國社會再現仇華,華人普遍被認為是間諜,遭受歧視。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下,仇恨華裔的犯罪行為,驅逐華人留學生和取消學者簽證,以至封殺微信等,有華人視為開始了美國歷史上第三次歧視華人的浪潮。
這次成功,不僅暫時維護了所有美國微信用戶的權益,同時也是對歧視華人的有力反擊。接下來,美國政府因為不服判決,會上訴到聯邦第九巡迴法庭,輸的一方可選擇繼續上訴至最高法院。美微聯會捍衞美國華人的憲法權利,道路漫長。在聯會的網頁上,有這一段:「華人,包括在美華人,不是個愛找茬生事的群體--我們當中的大多數人,不過是想要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一個時不時摻着點小幸福的簡單日子。然而,就是這樣簡單的願望,在這份行政命令的陰霾之下,都彷彿狂風暴雨中一枝纖弱的蒲公英,說不上何時便會煙消雲散。」
華人逆來順受,尋求在美國過簡單移民日子,已經太久,新一代覺得只有反抗才會獲得尊重。法庭上見,美國政府才不會視而不見。
撰文 : 馮兆寧 資深媒體人
欄名 : 美國透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