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愛國者治港有利港發展前景
發布時間: 2021/03/19
3月11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以高票表決,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根本原則,確保特區管治權牢牢掌握在中央和香港特區愛國者手中。回顧過去兩年,香港困於疫情與社運餘波而經濟蕭條,如今「愛國者治港」原則的奠定令香港出現復甦的轉機。
愛國者治港的原則落實在特首、選委會和立法會選舉的革新。愛國者治港的政治制度改革將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負責審查並確認選委會委員候選人、行政長官候選人和立法會議員候選人的資格。其中,選舉委員會擴至1,500人,立法會增至90席,特首由選委會選出,候選人需不少於188名委員聯合提名,每個界別參與提名的委員不少於15名。選舉委員會由(一)工商、金融界;(二)專業界;(三)基層、勞工和宗教等界;(四)立法會議員、地區組織代表等界;(五)香港特別行政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全國政協委員和有關全國性團體香港成員的代表界組成。此外,選委會選舉也是立法會新增的選舉辦法。
穩定社會秩序 奠定經濟發展基礎
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有利穩定香港社會秩序,奠定經濟發展的基礎。任何社會都必會有政治底綫,以維持社會的穩定與秩序,一如人權、性別平等、自由等意識形態之於當今歐美國家;國家在境內的管治權,更是放諸四海皆準的政治底綫。修例風波爆發後,示威者公然鼓吹港獨,矛頭直指中國在港管治權,內地遊客來港消費因此大減,佔GDP近7成的個人消費隨之下滑;流入全球外商直接投資(FDI)因此幾近減半,令2019年香港經濟自雷曼危機以來首次負增長。港區國安法推出後,亂象才消停下來。
2020年,不少政客動輒妖魔化健康碼和國家援助,港府未能及時採用國家管控疫情的經驗,結果遲遲未能控制疫情,阻礙面對面的經濟活動與跨境交流,香港經濟更因此下跌6.1%。社會秩序的穩定正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愛國者治港原則在選舉委員會、特首及立法會得以貫徹,支持港區國安法的落實,為經濟復甦奠定基礎。
政制改革 減港府政治內耗
愛國者治港的政治制度改革,減少港府的政治內耗,更有能力治理好香港。港府要推出任何政策及重大法案,都需要經立法會審議。愛國者治港原則的落實機制為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負責審查並確認選委會委員候選人和立法會議員候選人的資格。此舉將會杜絕敵視中國及特區政府的人員,避免他們癱瘓立法會功能。以往反對派常高呼「監督政府」為名,不斷拉布和投票否決等惡意行為,令立法會的政論言不及義、決策偏離香港經濟及民生需要、港府推出財政政策橫生波折,進而令港府難以作為,放任經濟與社會問題惡化。愛國者治港原則的落實排除這些亂象,為政府推出政策減少阻力,更具備能力治理好香港。
愛國者治港的政治制度有助港府推出政策,克服經濟蕭條和貧富懸殊等深層次問題。2020年香港經濟下滑6.1%,最新失業率升至7.2%,創17年新高,可謂經濟蕭條,民不聊生。如果香港經濟衰退時間愈長,資本與人才便趨向流失,復甦的力度便愈弱。港府要恢復經濟,目標在於促使經濟復甦,充分就業,着力點在於調整稅務政策、擴大財政支出、調節利率或貨幣供應量等政策、鼓勵投資及消費、擴大貿易盈餘等。香港堅尼系數自從2001年起一直不下於0.5,反映貧富不均已成香港社會矛盾的長期溫床,更令消費受到遏抑。3月1日,立法會秘書處發表「自置居所對香港社會經濟的影響」研究報告,顯示香港樓價升幅遠超住戶月入中位數,自置居所比率於2020年後期僅為51.2%,首次置業人士的平均年齡推遲至44歲,反映香港青年的困境,以及為何關心政治鬥爭。愛國者治港原則的落實,令致力阻撓立法會運作的政客消失,確保眾正盈朝,港府藉此專注於社會治理與經濟復甦。
利協調政策市場 實現兩地繁榮
愛國者治港的政治革新,有利協調香港與內地的政策及市場,實現兩地繁榮。立法會席位新增選委會的部分,令港區政協與人大代表的意見有機會帶入港府政策制定過程。此群體橫跨香港與內地,深諳兩地政治與經濟脈動與制度,對於協調兩地政策、整合兩地市場大有幫助。
自金融海嘯以來,經濟增長基本上都是集中在中國與美國,「獨角獸企業」更是雲集兩地;港股的中資股市值佔比突破7成,國際投資者在港區國安法落實後,投資的主要是中資股。如今香港正需要積極投入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經濟整合,以基礎研究與專業服務等長項,捕捉其發展機會,當中包括香港提升國際金融中心等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成為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發揮超級聯繫人的角色,支持灣區研發生產高科技產品的出口業務。愛國者治港有助香港提供所長,應國所需,實現兩地共同繁榮。
西方評級機構貶斥 無損港前景
西方評級機構貶斥香港,對其發展前景無足輕重。3月4日,美國傳統基金會在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召開之日,把香港從「經濟自由度指數」排行榜中剔除,港府財政司司長隨即撰文抗議。此類評級機構素為西方國家意識形態的喉舌,其後必會更多機構大做文章,降低香港排名,例如世界正義工程、世界經濟論壇等。然而,國際投資者看重實利而非意識形態,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去年極盡其能事,以種種意識形態指摘及抹黑中國,但中國應對疫情得當,經濟復甦最快,榮登2020年FDI最大國,首度超越美國。此舉一如香港在2020年7月實施港區國安法後,港股反而大漲,外國投資者大量兌換港元,投資港股。種種迹象反映,全球財富流向東方,未來在於中國。故此,港府有效落實愛國者治港,才是奠定未來榮景的關鍵。
總括而言,愛國者治港的原則是香港發展前景的有利消息,此原則奠定香港的政治正確,穩定社會秩序,減少政治內耗,專注推出政策,處理經濟蕭條和貧富懸殊等深層次問題。此外,愛國者治港的政治革新有利協調香港與內地的政策及市場,實現兩地繁榮。而西方評級機構貶斥香港,對其發展前景無足輕重。
▲ 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有利穩定香港社會秩序,奠定經濟發展的基礎。(資料圖片)
撰文 : 林至穎 中國未來投資集團董事長、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創新創意創業中心總監
欄名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