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ial

「食死貓」 俄羅斯輪盤和俄羅斯無關?

評論

發布時間: 2021/04/28

分享:

分享:

新聞說,美國眾議員魯殊(Bobby Rush)參觀完芝加哥州立大學的新冠疫苗注射中心後,促請所在的伊利諾伊州民眾盡快打疫苗,說要遏止疫情,唯一方法是大家一起打疫苗。他還形容:「勿再和祖父母、父母、姑姐世叔伯,以至你們自己,以生命去玩俄羅斯輪盤,快些去打疫苗。」

昨天我談到俄羅斯生產、全球首支新冠疫苗Sputnik V「衞星5號」,普京總統企圖搞疫苗外交,尋求大批輸出這款疫苗,或者批准予外國生產,讓世界知道俄羅斯科技的先進,就像半世紀多前發射人類首個衞星Sputnik 1上太空那樣,具備世界領先地位。然而,西方指俄製「衞星5號」疫苗數據不完備,「遮遮掩掩」,對其成效諸多懷疑,令普京感到不是味兒,有感而發說俄羅斯是一場抹黑運動的受害者。

蘇聯時代又好,俄羅斯年代也好,作為西方世界的對手,俄羅斯看來也習慣了被西方抹黑,俄羅斯輪盤就是例子之一。俄羅斯人雖然被稱為「戰鬥民族」,但俄羅斯輪盤這種子彈倉一轉、生死由天,殘忍的賭命方式,是俄羅斯人發明的講法,其實存在漏洞和不確定性,俄羅斯人被標籤,有「食死貓」可能。

作家文章 俄羅斯輪盤最早紀錄

俄羅斯輪盤(Russian Roulette),是一種自殺式玩命「遊戲」或者酷刑方式,主要玩法是,參與者在左輪手槍彈巢中,放入1顆或不同數目的子彈,將彈巢旋轉並關上,參與者輪流將槍口對着自己腦袋,扣下扳機,直至有人中槍,或不敢按下扳機當輸為止。

雖然性質血腥,挺符合「戰鬥民族」粗暴形象,但俄羅斯輪盤來源是有爭議的。一直流傳的說法是,它起源於沙俄時代,確切何時又無據可考,只是說相信在1850年代,那時俄羅斯人轉輪手槍(revolver)生產及使用很普遍。美國伊利諾伊州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俄國歷史專家布殊內爾(John Bushnell)為了探究俄羅斯輪盤真相,曾查閱大量俄國文獻資料,沒有發現有關俄羅斯輪盤出處記載。

反而,有人發現有英文文字記載。最早關於俄羅斯輪盤的紀錄,來自於1937年1月,在美國的瑞士籍冒險故事作家蘇德茲(Georges Surdez),在頗有影響力的《Collier's Illustrated Weekly》雜誌上,發表的同名短篇文章《俄羅斯輪盤》。文章中,蘇德茲引述一名法國外籍軍團德國僱傭兵的信件,該德國人說認識一個俄籍軍人,俄籍軍人對他說,1917年一次大戰尾段,亦是沙皇時代即將結束之際,沙俄士兵據說有時會玩這種「遊戲」,拔出手槍拿走1粒子彈,剩下5粒,朝自己頭部扣扳機,因而得名俄羅斯輪盤。

然而,蘇德茲並非記者,他寫開冒險故事,這篇文章結合蘇德茲的經歷,卻未必可信。據說他來往法國各殖民地,後來為了生計開始通過覆述自己在殖民地諸多經歷,編造冒險故事,投稿雜誌賺錢,也就成了所謂冒險小說家。他與不少外籍軍團士兵接觸,獲得故事靈感。短篇故事《俄羅斯輪盤》的真實性無法確定,沒有歷史資料證明。雖然無法證實真實性,但這種新奇「玩意」卻正合部分美國人胃口,刊物紛紛轉載,讓俄羅斯輪盤大名傳開。

二戰之後,到了美蘇冷戰時期,美國出於抹黑蘇聯的考慮,開始渲染俄國人鹵莽野蠻,而俄羅斯輪盤這種血腥野蠻遊戲,符合美國人有關設定,而且其過程緊張刺激,最適合拿來拍電影。荷里活電影於是出現了俄羅斯輪盤,最著名的算是1978年,羅拔迪尼路主演的越戰電影《獵鹿者》(The Deer Hunter),戲中美國大兵在越南戰俘營被迫玩俄羅斯輪盤。然而現實中,並沒有證據顯示越共有用過此類酷刑對付美軍。《獵鹿者》是當年評價頗高的反戰主題電影,片中對越戰的恐怖有深刻描繪。不過,它被人批評的是,過於突出描寫俄羅斯輪盤的場面及引發的心理恐懼,而且電影上畫後出現了以這種殘酷方式自殺的現實個案。

另一齣是1994年,法國名導洛.比桑(Luc Besson)去荷里活拍攝的《這個殺手不太冷》(Léon:The Professional)。就在荷里活電影及文字作品等的影響下,俄羅斯輪盤就被講成俄羅斯的發明。作為西方世界超級大國,美國大眾文化傳播中出現俄羅斯輪盤,俄國人就像「死貓」食定,無得翻盤。

中槍機會逾8成 自殺多於賭博

不過,俄羅斯輪盤可能不是俄羅斯人發明,還有另一些論據。蘇德茲文章中所謂的「遊戲」,抽走1粒子彈,留下5粒子彈在槍內,死亡率實在太高,有人計過8成多機會中槍玩完,已不是賭博而是自殺,現實中有人會這樣做?其二,在1895年到1930年間,沙俄或蘇聯軍隊標準佩槍是納甘M1895型(Nagant M1895)左輪手槍,是較原始轉輪手槍,但它的轉輪不能向左甩出,子彈容量是7發而不是6發,與蘇德茲文章中所述不符。

納甘轉輪的彈巢後部,亦不像美國人最喜歡最常用的史密夫威信(Smith & Wesson)左輪那樣有遮擋,彈巢內有沒有子彈一眼看到,這個遊戲就不用玩了。反而,史密夫威信左輪入滿正好是6發子彈,彈巢後部還有遮擋,子彈轉到哪裏不能看到,更適合在俄羅斯輪盤中使用。

那麼,是否美國作家道聽塗說,因為不熟悉槍械,還把細節給弄錯;還是有人為了投稿掙錢,刻意把東西靈感左右穿鑿?無論俄羅斯輪盤也好,還是美國輪盤也罷,目前很多國家明令禁止,參與的人甚至會被起訴企圖謀殺,也禁止影視作品中出現俄羅斯輪盤和類似「遊戲」。去餐館食魚香肉絲沒有魚,買老婆餅沒有跟老婆,俄羅斯輪盤和俄羅斯沒有關係,也不出奇。可能真的是源自俄羅斯,也可能不是俄羅斯,無人可以說確知。產品名稱開開玩笑也無妨,玩俄羅斯輪盤之類賭命「遊戲」隨時命喪,以生命作賭注的遊戲,不應該玩,亦沒有存在必要。

撰文 : 馮兆寧 資深媒體人

欄名 : 寧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