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 印度疫苗生產巨頭好頭痛
發布時間: 2021/05/05
印度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天天令人覺得一團糟。新冠患者日增30多萬、40萬例,死亡人數攀升,疫苗及氧氣短缺,大量患者得不到治療。其實在新冠疫情來襲之前,印度一直是全球疫苗生產中心,而印度血清研究所(Serum Institute of India)是全球最大疫苗生產商。它的名字可算有點誤導,好像是國家科研機構之類,但其實是一間賣疫苗發達的私人企業,疫苗賣遍全世界。
研究所約有7,000名員工,每年生產10多億劑常規疫苗,如麻疹、結核病、肝炎等疫苗,其中80%出口,行銷逾160個國家和地區,年收入逾8億美元。研究所更表示,有能力在今年另外生產15億劑新冠疫苗。
向世衞COVAX 供應2.4億劑新冠疫苗
世界衞生組織主導的「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COVAX)曾說,將在今年第一、第二季向較貧困國家提供3億多劑新冠疫苗,其中2.4億劑會來自這家印度企業,幫忙促進全球疫苗公平分配,可以想像這家公司實力有多大、多賺錢。老闆家族是印度第六大富豪,資產150億美元,媒體不時報道現任CEO、40歲的阿達爾(Adar Poonawalla),和妻子娜塔莎寶萊塢(Bollywood,印度荷里活)明星式的生活。大家或許問,為何公司會取名印度血清研究所?
印度西海岸浦那市(Pune),方圓40公頃、即大約兩個維多利亞公園大的樓宇群中,身穿防護衣的工作人員在各類一塵不染的儀器前忙碌,生產疫苗。這家企業9成股權由普納瓦拉(Poonawalla)家族掌控。故事要從英國殖民時期說起,一個年輕人來到浦那,在英國人的桌球俱樂部當球僮,計計分和端茶倒水。跟英國人混熟後,他參與附近一些工程建設承包,致富後他將別人給他起的綽號、當地語言解作「浦那來的小子」的「普納瓦拉」(Poonawalla)作為姓氏。
他又在40年代創辦養馬場,為英國人引入的賽馬供應馬匹,亦不時將退役的馬賣給國營研究所。他們將毒液注射到馬匹體內,然後提取血清抗體來治療蛇咬和其他疾病。因為印度蛇多,被蛇咬的人多,市場很大。他的兒子繼承家業後,意識到賺大錢不能只服務於精英階層,他決心拓展新事業,不僅賣馬,也自己造血清,然後生產疫苗。1966年,在馬場土地上,創建印度血清研究所。經過幾十年發展,唸企業管理的阿達爾約在10年前接掌大權,協助父親帶領企業走向國際,從印度知名,變成世界第一。
早在新冠疫情爆發前,印度血清研究所已經是能生產約20種疫苗的世界第一大疫苗生產商,也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之類國際機構的最大供貨商。據估計,全球約65%兒童至少接受過一劑他們的疫苗。印度疫苗產業素以產量大、速度快、價格低著稱,而印度血清研究所的疫苗,平均價格每劑不到港幣5元,是世界上最便宜疫苗。他們生產的疫苗,通常只是其他疫苗價格約1成。
作為私營企業,做事的確較為靈活,但掌門人眼光、魄力和冒險精神,都很重要。新冠疫情開始後,阿達爾去年看到發展契機,他認為疫情會因全球大部分人口注射疫苗而結束,其後新冠疫苗會和其他疫苗一樣,成為人類常備用品,於是與牛津大學專家合作,並與英國阿斯利康公司簽署協議,負責在印度生產牛津/阿斯利康疫苗。去年8月開始,在監管機構批准前,冒着風險生產阿斯利康疫苗。他們還想辦法,提前拿到了相當於6億劑疫苗玻璃瓶,去年9月之前鎖在倉庫。2020年底,已經可以每月生產6,000萬劑阿斯利康疫苗,在歐美國家限制疫苗出口背景下,印度血清研究所代工生產了大量疫苗,儼如世界一道沙漠中的活命清泉。
印度血清研究所的生產能力,得以讓總理莫迪政府比中國先行一步,開展疫苗外交,「泉水」成為了外交工具,研究所成為疫苗外交後盾,幫助印度重新拉近與周邊鄰國疏遠了的關係,與中國爭逐地區影響力,印度向鄰國免費提供2,000萬劑疫苗。印度國內的疫苗接種1月中剛啟動不久,鄰近的尼泊爾、孟加拉、緬甸、馬爾代夫等陸續收到印度捐贈的「友誼疫苗」,長年與印度交惡的巴基斯坦當然不在捐贈名單,他們得到中國送的50萬劑中國疫苗。對於財力有限的發展中國家來說,研究所是走出疫情的救星。這些慷慨捐贈之外,當然也有商業考慮。
在莫迪出面下,加拿大2月向血清研究所採購首批50萬劑疫苗,近月,研究所亦出口1,000萬劑疫苗到缺貨的英國。本來,當全球疫苗分配受困於產能不足和政治糾紛時,血清研究所是唯一能夠快速提高產量,並將疫苗出口而不引發政治爭議的公司,但估不到的是,印度突然多了很多人需要「泉水」。今年初當地疫情本來緩解,民眾亦開始接種疫苗,或許百姓過於樂觀,陸續參加大型活動,人群擁擠,不戴口罩……印度爆發新一輪感染浪潮,政府3月底決定暫緩疫苗出口,研究所接到指示,優先滿足國內需求。就在世界各地指望研究所交付價廉疫苗時,這家公司卻發出令人失望的信息。
疫情惡化疫苗極缺 傳CEO外逃
印度作為全球疫苗生產中心,為何自己不夠疫苗?除阿斯利康外,該國已批准兩種疫苗,包括國家病毒學研究所和本地藥企巴拉特生物技術公司共同開發的疫苗。自從今年1月中展開接種以來,只有不到1%印度民眾打了疫苗。除了部分疫苗拿了去「外交送禮」,阿達爾解釋,血清研究所有義務向印度政府供貨,而政府優先考慮窮人、弱勢群體,印度人口之多,至少2億印度人都屬弱勢群體,那就需要4億劑了,他們加速生產都不夠。面對國內不夠疫苗,外國用家又催,他上月聲稱研究所的阿斯利康疫苗產能,能從目前的每月6,000萬至7,000萬劑,提高到1億劑。
和其他疫苗生產商類似,血清研究所也需要權衡本國供應優先,與按時交付他國定單的難題。怪不得過去的周末,傳出正在英國的阿達爾夾在中間「頂唔順」,已「逃往」英國。據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報道,他表示自己和家人移居英國「有一段時間」,覺得今天在印度,生命安全正遭受威脅云云。報道引述他說:「在英國會待上很長時間,因為我不想回到(印度)那種狀況中去……我們在2020年掙扎了一整年才把一切準備就緒,我以為自己可以休息一下去度假,沒想到事實恰恰相反,情況太混亂了……所有事都落在我肩上,但我實在無法獨自完成。」
他又說「威脅」(threat)已不足以描述他在印度面臨的狀況,在印度災難性新冠死亡人數,和瀕臨崩潰醫療設施面前,自己被迫和家人往英國。這位印度富豪語焉不詳,被人指他「走佬」,不過事後又有報道,他會在近日回國處理疫苗問題云云,不知道有沒有防止頭痛的疫苗給他注射?
撰文 : 馮兆寧 資深媒體人
欄名 : 寧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