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中式bistro潮
發布時間: 2024/11/04
上海巡場一圈,晚飯消費現象都頗極端。傳統中檔次餐廳市道低落(譬如純粵菜和上海菜館),fine dining西餐也差,唯一中產朋友圈最捧場的,是中價bistro,且好多店真一位難求。
這是疫情之後的餐飲新氣象,催生出所謂bistro夜經濟。看最新一個食家推薦的bistro清單,單看樣子裝修型格令人有興趣去的,都有成十多家,當中只有幾家去過,也說明真開了頗多新熱門店。
這一期bistro熱的共通點,大概是中價消費,人均在三百至五百(比起過往去外灘那些高級西餐上千元),店的座位不多,大多由八位至十多位不等。不過更特色的區別是,不少bistro是中菜配葡萄酒,pairing起來充滿新意。就以現在上海最火的「三佰杯」為例,竟是主打寧波菜,如果喜歡重口味,點上臭味一族,即如臭豆腐炒毛豆、臭豆腐蝦潺春卷,上海鮮如蝦油泡飯和江蟹生,可配黃酒,或者依酒單推薦的葡萄酒,的確另一番滋味,其他地方很難找到類似體驗。其他有特色的還有做湘菜的「園有桃」,以至「Cila」是供西北菜(烤羊),「Bastard」則是粵菜川菜。
去bistro現在消費群體是講求個性化,而且主要是友好間自娛自樂,而不像往日高檔餐飲是以接待或商務為主(往往也可開公數),所以大家追求的是輕鬆,價格合理和個性化氣氛多於一味要高格。點酒方面,也看到整個世代的品味改變,中餐配葡萄酒是合理之選,除因為中式白酒和黃酒其實沒那麼多產地和年份講究,也因為去bistro這種極帶社交感的模式,也是一種顯示個人選酒選菜知識的手段,愈個人化就愈多自己話題。且普遍看來,現在新一代中產和女性,真的不傾向選中式酒和啤酒佐餐,以至葡萄酒市場仍大有可為。
撰文 : 李照興
欄名 : 中國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