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ial

汲歷史5大經驗 有效組合拳谷經濟

知‧析趨勢

發布時間: 2024/12/10

分享:

分享:

港股上周五(6日)出現明顯反彈,昨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開會部署2025年經濟工作,提出適度寬鬆幣策,帶動恒指飈近550點,重越2萬大關。

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做好明年經濟工作,穩住樓市股市;加強預期管理,提高政策整體效能。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充實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打好政策組合拳,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同時要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

回顧2021年以來政府刺激經濟的過程,可以看到政府的態度是積極和努力的,但效果就難言滿意;主要原因可能是針對性不太強,因而有效性一般。要想進一步增強政策的有效性,使得刺激經濟政策更具效率,可能需要汲取過去刺激經濟的成功經驗,採取更具確定性的對策。

過剩經濟時代 振消費成關鍵

經驗一:中國經濟已經從短缺時代進入過剩時代,這是當前中國經濟最重要的一個特點,也是考慮任何刺激經濟政策的前提。離開這一點,或者思想仍然停留在短缺經濟時代,對困難的認識以及可能採取的對策就難免出現偏差。

在短缺經濟時代(改革開放前30年),生產能力不足而需求旺盛,所有經濟困難都主要來自於無法提供足夠的供應,因而相應克服困難的對策,就是一面發展生產,一面限制需求。中國過去在經濟過熱時緊縮財政,在經濟偏冷時投資基建、擴大生產等措施,顯然符合這個限制需求、增加供應的邏輯,對症下藥,因而取得了很好的調控效果,幫助中國經濟實現了持續增長。

在過剩經濟時代(近10年),中國經濟擁有了近乎無限擴大生產的能力,一些行業的產能已經佔據了全球的絕大部分份額,在絕大多數商品上,中國幾乎都有無限增加供應的潛力。而與之相對的需求,卻因為基本需求已經大致得到滿足和各種原因的限制,社會總需求增長緩慢。所以,與過去不同,當前的經濟困難主要表現為內需不足和信心低迷,而信心低迷一定程度上又與內需不足導致的經濟前景不明朗有關。

很明顯,過去應對短缺經濟困難的老藥方「發展生產,限制需求」已經不對症,甚至一定程度是起到了反作用,因為本來經濟就供應過剩了,繼續發展生產、限制需求,只會加劇過剩。正確的克服困難對策,應該是想辦法增加需求,讓供求恢復平衡,要「限制生產,發展需求」,政策需要與短缺時代正好相反。

經驗二:中國經濟依賴外需迴圈的路很難再走下去了,中美博弈和地緣政治風險加大了出口難度。從現在的情況看,由於中國軍事力量的飛速發展,中美之間爆發熱戰的可能性愈來愈低,但美國出於霸權需要又不可能坐視中國的發展,因而必定會在科技封鎖、出口打壓、金融衝擊等方面變本加厲,特別是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本質上又是一個將關稅作為主要博弈手段的商人,中國出口商品面臨的風險自然更大。

一方面是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供應過剩時代,另一方面是消化供應的重要通道出口,正面臨愈來愈多的各種障礙,內需對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性進一步上升。

內需不足 致企業內捲損信心

經驗三:內需不足不止打擊傳統生產力,新質生產力同樣會受打擊。通過科技進步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重要方向,但是如果內需不能有較大的改善,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同樣將遇到較大困難。

例如中國新質生產力的代表「新三樣」(電動車、鋰電池、光伏電池),當前全都遇到需求不足、內捲嚴重、產品價格跌跌不休的困境。一些企業已經走進「一賣就虧,不賣又沒有現金流」的兩難困局,不要說正常發展,連生存都成了問題。

經驗四:繼續實行投資拉動、扶持企業的刺激經濟政策,雖然短期也會拉動經濟,但會帶來未來更多的供應,實際上是加劇了過剩;如果新增供應能力無法消化,反而會導致供需失衡問題更難解決。

投資拉動實際是短缺經濟時代的舊思路,過去幾年政府增加投資、支持企業生產的政策,沒有產生帶領中國經濟走出壓力區重拾增長動力的結果。這個事實本身就說明拉動投資這個政策,面對當前面臨的經濟壓力,效力有限。未來恐怕政府要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直接支持居民消費方面。

經驗五:供應過剩、內需不足的結果,就是在經濟中造成類通縮的環境,企業靠降價、降成本競爭成為競爭的主要手段。在類通縮環境下,幾乎所有企業都在內捲求存,都很難進入良性迴圈。因此,企業和員工也很難對經濟前景形成正面預期,不易建立對前景的信心。

根據以上經驗,解決中國經濟面對的壓力,關鍵在於解決供應過剩,讓經濟恢復供需大致平衡。由於投資將造成未來更多的供應,加大未來供應過剩的困難,在過剩經濟時代不是一劑對症下藥的良藥。因此,過剩經濟時代解決經濟困難的唯一出路,可能就是政府把更多的資源用於直接支持消費、擴大需求。

政府加槓桿 3招挺消費最有效

由於中央政府負債率相對較低,且中國具有世界最強的生產能力,由中央政府加槓桿支持民眾消費,可能是支持經濟效率最高的方法。而支持民眾消費的核心,一是政府大規模收儲內房庫存;二是政府投入更多資源支持民眾福利和生育;三是政府直接向民眾派發消費券等。如果未來政府政策在這個方向有較大進展,相信經濟前景一定會有顯著改善。

---------------------------------

【知識庫】政治局會議10大要點

•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守正創新、先立後破。

•要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

•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

•要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推動標誌性改革舉措落地見效。

•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穩外貿、穩外資。

•要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綫。

•要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要加大區域戰略實施力度,增強區域發展活力。

•要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

作者認為現時內地經濟陷入過剩時代,「新三樣」當前全都遇到需求不足、內捲嚴重、產品價格跌跌不休的困境。(新華社資料圖片)

撰文 : 楊玉川 華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
行政總裁
香港金融管理學院客座教授
香港四川社團總會副會長

欄名 : 知‧析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