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ial

積極應對轉型挑戰 港經濟重拾活力

知‧析趨勢

發布時間: 2024/11/05

分享:

分享:

盡管全球經濟近期前景略有改善,但整體表現仍低迷。香港作為外向型經濟體,自然不能獨善其身。

特區政府在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提振經濟措施,加上內地經濟有望藉國家政策而改善,相信有助不同界別面對經濟轉型的挑戰。

零售業續低迷 餐飲略見起色

香港經濟在新冠疫情後有序復甦,從宏觀而言,本地生產總值(GDP)在2024年首兩季錄得2%至3%的增長,而根據政府統計處日前發布的第三季預先估計數字,盡管擴張步伐有所放緩,但仍較去年同期實質上升1.8%。至於飲食和零售業,就因為受經濟轉型的衝擊而面對經營壓力,上周公布的零售業銷貨額,以及筆者在撰寫此文時剛公布的食肆收益和購貨額,按年均錄得下跌。

零售業低迷,從統計數字上去看,表現的確不算理想。今年9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為296億元,較去年同月下跌6.9%;然而相對而言較可喜的是,雖然9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按年繼續下跌,但相較8月的成績,跌幅已經收窄,而經季節性調整後按月比較,零售業總銷貨價值更錄得上升。至於食肆總收益價值,2024年第三季的臨時估計為267億元,按年下跌1.3%,但跌幅有所收窄,而季內食肆業務表現亦有改善,食肆總收益在9月重拾2.8%的按年升幅。

不僅是香港,內地的零售業同樣面對類似的問題,不少經濟專家曾分析過箇中原因,今時今日香港和內地的消費者並非沒有錢在口袋,而是因為大家普遍有一種對經濟前景不明朗的預期,故寧願把錢留在口袋,以備不時之需,也不願去消費。為提振市面氣氛,今年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惠及零售業的措施,包括發展特色旅遊熱點、放寬部分東盟國家的簽證申請要求、促進「銀色消費」、再推「還息不還本」以減輕中小企的還款壓力等,目的都是為協助業界度過經濟轉型期及改善前景。

面對經濟增長的放緩,國家最近則推出「組合拳」提振經濟,例如針對房地產市場推出下調存量房貸利率和統一首付比例等多項政策。據專家解讀,這些措施旨在減輕家庭購房負擔,期望能夠激活房地產市場,提振經濟活力;這些政策,預期可以惠及內地數千萬家庭,減少家庭利息支出的同時,相信可以提升居民的購買力和消費意願。

內地經濟回升向好,有利香港的經濟復甦。就以今年「十一國慶黃金周」為例,7天期間共錄得超過121萬人次的內地旅客來港,較去年同期增27%,亦較今年五一假期增13%。國慶黃金周期間共有1,050團訪港內地旅遊團,當中8成留港過夜。本港餐飲業表示,長假期間業界營業額達20億元,按年升5%;八達通公司亦指國慶黃金周期間「旅客版手機八達通」的使用量和零售消費金額均創出新高,八達通交易額達1億元,活躍用戶數量較去年同期多兩倍,整體消費額亦較去年同期多3倍。另外,剛過去的萬聖節一向受遊客歡迎,今年有餐廳表示一周前座位已訂滿,預計生意增加最多1成。種種利好表現,可謂2024年第四季零售業展望的「強心針」。

樓市逐步回暖 萬聖節消費旺

零售業以外,相信不少市民都十分關心樓市。自從特區政府本年初全面撤去所謂的樓市「辣招」,加上美國減息後,香港樓市確是持續回穩,有地產代理公司代表稱,10月份香港一手成交錄約2,990宗,較對上一個月多3倍,創7個月新高,而受新樓交易上升帶動,二手交投亦回升。

雖然金管局早前公布,香港「負資產」宗數截至9月底達到40,713宗,但金管局解釋個案主要涉及銀行職員的住屋按揭貸款或按揭保險計劃的貸款,因為這類貸款的按揭成數一般較高。金管局總裁余偉文表明,今年5至9月樓價持續向下,令負資產個案上升,不過相對而言,借款人的還款能力拖欠比率目前只是0.13%,數字上仍然偏低,情況可控;副總裁阮國恒亦指出,「負資產」個案數字其實沒有意義,對香港金融體系而言,最重要是拖欠比率仍然偏低,認同現時趨勢可控。

政策逐步落實 經濟信心回升

樓市和零售業數據,是其中兩種最能夠反映市民對經濟前景信心的指標。從早前發表的施政報告可見,特區政府清楚知道問題所在,除了鞏固提升香港傳統優勢產業,亦積極發掘新的經濟增長點,例如打造香港成為國際黃金交易市場,以及建立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等。固然,政策需時落實及見到效果,但相信在中央和港府相繼出招,加上美國啟動減息或令美元走弱,種種有利因素疊加下,只要社會團結一心,積極主動作為,「識變、應變、懂變」,香港經濟可望逐步回升,走出低谷。

---------------------------------

【知識庫】施政報告部分振經濟措施

‧全力推動更多環球資金在港管理,包括促進私募基金透過港交所開拓新銷售渠道。

‧研究稅務優惠和配套,吸引相關海內外企業落戶香港,構建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

‧加大力度吸引海內外重點企業在香港設立總部或分部業務,協助內地企業「走出去」。

‧建設低空經濟管理系統,帶動通訊科技、人工智能和數字產業等發展,以激活低空空域作為新經濟生產要素。

‧提速發展數字經濟,包括加快產業數字轉型、加強數字基礎建設、研究促進數據交易生態。

本港零售業受經濟轉型的衝擊而面對經營壓力,惟作者認為國慶黃金周的利好表現,是今年第四季零售業展望的「強心針」。(資料圖片)

撰文 : 裘言真 時事評論員

欄名 : 知‧析趨勢